由于古书记载的不统一,伏羲氏的身世有许多谜。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补史纪·三皇本记》中讲:“太皞庖羲氏,风姓”,又讲:“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羲”。
太皞(hào),在先秦书中,又作太昊。最早的文献中太昊和伏羲是分开的,没有同时出现,战国末年的《世本·帝王世系》开始连称。太,也就是大。昊,明亮的意思。大而明亮,暗示伏羲氏功盖千秋,如同太阳之与万物。庖牺为部落名,相付伏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伏羲时代,人们开始把野生的猪、狗、牛、羊驯化并圈养,什么时候想吃或者给自己的祖先做祭祀的供品,才拉出来宰杀。并且,伏羲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以前生吃的东西就可以做成熟食。同时也发明了制陶,先民再也不用喝生水了。伏羲氏在饮食条件和习惯的改善上做也了巨大的贡献。“庖牺”又写作“包牺”,包字小篆为,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包,像人怀孕,巳在甲骨文中像小孩形。则庖又含有生殖的意思了。
伏羲氏又称宓(fú)羲氏,虑牺氏。古文中宓为严密的“宓”。虑为伏牺之“虑”,即伏字。汉魏以来借宓为虑,就混淆了。司马贞说:“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羲氏”。伏羲氏从蜘蛛结网受到启发,发明了网罟。网是用来捕鱼的。罟的作用是先挖一个大坑,然后用罟覆盖,再铺上树枝树叶,把野兽从山上赶进这个陷阱,最后捕杀。或者张网于树上,捕抓鸟雀。宓,从文义上讲,宝盖头和必字的“X”像渔网一角,里面的点似乎可以表示捕获的猎物。这样解释,句意虽然通顺,但和宓字的古义相背。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宝盖头像房子形;“必”字由“八”和“弋”组成,八为左右分开,表示女性生殖器,“弋”是拴有丝绳的箭,射出后还可以收回来,表示男性生殖器。合在一起,有生殖的含义。
中国的姓氏,凡是从母系氏族来的姓都带女字旁,比如姜、姚、姒(sì)等等,伏羲氏风姓,没有女字旁。这并不是说伏羲氏不是从母系氏族而来,而是伏羲氏做为最有影响的父系氏族部落,是中华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度的关健,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进入更高阶段。因此,相对于其他父系氏族来说,伏羲氏的创始意义更大。在自然界中,春天一到,春风一吹,万物开始复苏生长,风姓也有殖的含义。因此,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第一位男性始祖,自然也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创始人。
《周易》中讲到,八卦可以代表一个家庭。乾、坤两卦分别为父、母,震、坎为长子、次子、三子,巽、离、兑为长女、次女、三女。父母年岁已大,已不具备生殖能力,不能繁衍后代。坎、离、艮、兑尚未长大成人,只有作为长子、长女的震卦和巽卦,也就是雷和风的结合才能繁衍后代。在古文献中,伏羲氏的母亲为华胥氏,华胥风姓,华胥履迹于雷泽,雷泽有神为雷公,雷公相薄而生万物,又于八卦生殖之说暗合。可见,伏羲氏风姓,实在是暗示伏羲是中华远祖中第一位男性始祖。
风姓,中华最早的姓氏
因生赐姓,胙(zuò)土命氏, 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历史上,人们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一种标志。秦汉以后,姓氏合为一体。提到中华古老的姓,要数上古姬(姞 jí)、姜、赢、姚、妫(guī)、妘(yún)、姒(sì)、妊(rèn)八大姓。比上古八大姓更早的应数风姓了。
风姓出自于中华人文始祖太皞伏義与女娲。伏羲画八卦、结网罟(gǔ,鱼网)、正姓氏,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制九针。伏羲是中华远古创世帝王,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刚观象于天,俯则观德于地,傍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结绳崐(kūn)之政,于是始创嫁娶,以俪(lì)皮这礼,结纲罟以教佃渔,崐古曰宓羲氏。” 《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帝王世纪》中载:“伏羲氏,风姓也。”又曰:"尧诛大风,大风,義族也”。"又曰:燧人氐没,庖牺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竹书纪年》中载:“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至于伏羲的后人,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对于伏羲来说,之所以为风姓,是因为其承燧人氏号就是风姓,传说伏羲、女娲滚磨成亲,繁衍子孙,子孙皆以风号。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氏,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氏,或以居所为姓氏,或以官职为姓氏等,于是中华姓氏自此起源。
王献唐先生《炎黄氏族文化考》有载,“女娲为东帝,当在东方。黄帝臣有风后,尧诛大风,禹访风后,皆伏羲族裔。”风后,解州人,故址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她贤而有才,辅佐黄帝大败蚩尤于涿鹿,着有“风后握奇经”《八阵兵书》。死后葬于山西芮城黄河渡口,该地因“风后陵”而得名“风陵渡”。《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臷:“邾(zhū)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眀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杜注:‘须句,成风家。’)”。成风,指周代鲁僖公之母,鲁庄公之妾,号成风,风姓四国之须句人。鲁僖公得立,故尊为夫人,后世称她为“母仪”,即母亲之典范。有风氏宗祠通用联是:轩辕良弼,鲁国母仪。上联典指黄帝大臣风后,下联典指鲁僖公之母成风。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又臷:“仼、宿、须句、颛(zhuān)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伏羲风姓四国分布在以山东济宁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今天仍保留着风姓后裔,成为当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风姓衍生出伏、宓、任、宿、颛、须、程等姓氏。其中以任姓人口最多。任姓,主要出自古任国的济宁。伏姓以济南伏氏最著名,主要在今山东章丘南。据唐朝林宝所撰《元和姓纂》记载,“伏,伏羲之后,子孙氏焉。与任、宿、须句、颛臾同祖。济南伏生为著名的西汉经学大师。伏羲又作“宓牺”,伏羲之女称宓妃,其后有宓姓。春秋时鲁国人宓不齐,字子贱,为孔子弟子。宓姓人口不多,济宁及周边地区至今仍有宓姓。颛姓出自颛臾国,在今山东平邑县境。须姓出自须句国。宿姓出自春秋时的宿国,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后被宋国所灭。宋迁宿人于今安徽宿县一带。今山东的东平、平邑、平度、昌乐,仍保留着宿姓人口。主要起源于风姓的姓氏有:依、任、 程、凌、包、栗、东、鲍、伏等。有资料显示,如今,按照人口数量的姓氏排行榜,风姓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此外,在今云南省的昆明市,重庆市开县,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区,均有风氏族人分布。
姓氏源流,风姓开先。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风姓这一古老的姓氏,无愧中华最早姓氏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