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三朝”古建艺术:吉祥寺


潮汕民众信仰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潮汕地区自唐宋起,佛教文化就一直十分兴盛。如今,潮汕地区有大大小小寺庙不下数百间,寺庙香火四季不断。寺庙是供奉佛像、存入佛经、举行佛事活动和供僧众生活居住的场所,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寺庙以其严谨的布局和宏大、精美的建筑艺术形式,衬托出佛祖的庄严肃穆。地处汕揭交界的吉祥寺,以其别具匠心的建筑风格,融汇唐宋清“三朝”古韵的大雄宝殿,诠释着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雄宝殿古朴庄严

吉祥寺位于206国道揭汕公路旁、桑浦山南麓,是汕、揭交界之地,也是韩、练、榕三江交汇之处。一进寺院,记者便被眼前的建筑深深吸引。

映入眼帘的建筑群错落有序,亭台楼阁、堂舍廊殿林林总总。屹立在架空台地上的大雄宝殿恢宏壮观。这是吉祥寺独创的,据悉,平台之下的宽敞空间将建成供民众游览的休闲场所。拾阶登殿,近距离感受大雄宝殿的建筑手法,更是令人啧啧称奇:整幢殿宇建筑采用上等红木与顶级辉绿岩青石组合而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石木结构;罕见的七开三檐,显现天圆地方的地理学。纯天然辉绿岩石瓦、石垌铺盖在宝殿之上,那瓦行、那垌笼就像大自然的山川,让人豁然开朗;那石围、扁脊就如盘龙卧虎般护持正法;那鹚尾(雏吻)就像刚诞生的雏鹰吻合着天地灵气。大殿内外的彩绘也有别于其它古建筑的炫丽繁杂,屋顶正脊、边脊的收口更是采用古朴的鬼面……简单明了的外观,纯朴的建筑手法,却彰显出这座宝殿的大气。走入其中,让人尘念涤尽,心境空明。

不可思议的建筑手法,诸多迥异的细节让人心生疑问:建筑师为何会采用这样的手法来打造这座大雄宝殿呢?见记者急寻答案,吉祥寺住持释明兴法师招呼记者再次步入大雄宝殿,向记者娓娓道来。

“三朝”古韵众僧打造

相传吉祥寺创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这座千年古刹原在小坑西北山麓,毁于清代,1986年起移今址重建,初具丛林规模。16年前,住持释明兴(耀志)规划宏图,开始筹划建造寺院,希望建成具有唐、宋、清“三朝”古韵风貌的宏伟佛教典范大丛林。

释明兴法师告诉记者,该寺大雄宝殿融合了唐宋清“三朝”元素。其中,青色的石瓦是参照唐代的瓦件,采用材质更胜一筹的辉绿岩青石;大殿枓拱采用宋元时代的“工字式、扁担式”杠杆结构,纯木榫卯构造,细凿构筑,更有利于均衡承受重量;殿内外的彩绘借鉴清代风格,以蓝色、绿色为主色调;屋面正脊两端的装饰没有采用常见的正吻兽,而是用唐代建筑的鹚尾(雏吻)造型。此外,大雄宝殿的外墙装饰由大幅青石镌刻成“阿弥陀佛”四个大字,庄严正大,气势磅礴,令人观之心旷神怡,心及佛境。大殿周围的龙柱由整块的青石精心雕琢,仿似腾云驾雾而来的真龙,神圣地护持着三宝。大殿内部同样结合了“三朝”风格,其中的“九龙宝顶”更是宏伟壮观。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雄伟的大雄宝殿竟然只用一根12米长、直径1.56米的红木,与8.8米长的石金柱衔接,拔地而起,直达殿顶。

释明兴法师笑着说,与以往一般寺院建设都会请专业设计及施工团队不同的是,他希望从设计至施工到建造落成,都由寺院的僧人们亲力亲为。从2000年购买第一根木头起,明兴法师对寺院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亲力亲为,务求尽善尽美。像建造鹚尾造型时,所用最大的石头重达近万斤。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明兴法师先是打造了其模型,将其放置于舍内,综合其高度、大小、摆放位置等因素,看上七八天才最终“定稿”。这足见明兴法师对吉祥寺大雄宝殿建造极为细致严格。

传承佛教历史文化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言时这样阐述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而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的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

16年来,明兴法师率领寺中僧人边建造边钻研,尽管没有专业设计和欠缺古建筑知识,但众僧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从策划、选址、设计、施工至落成,神奇地让寺院中的整体建筑:祖师殿、延生堂、思恩堂、西归殿、文昌殿、居士楼、斋堂、僧舍、教学楼等近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一一拔地而起。特别是寺院中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大雄宝殿,更是气势雄浑,工艺精致,蔚为壮观。

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吉祥寺的大雄宝殿一跃入眼帘便是如此,让人心灵产生悸动。释明兴法师表示,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承影响巨大。尽管因为经费问题,寺院建设弥久,但这丝毫没打乱明兴法师的初衷。“不满足于欣赏它的精美,更应领略其包含的人文精神。”明兴法师表示,他将率领众僧继续高标准、高要求地建造吉祥寺,意欲将其打造成真正的佛教古建筑博物馆,让众人都能感受到佛教文化古朴昂扬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