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福州五灵公信仰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东亚地区诸国,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考证,端午节最初是我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春秋之前吴越之地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但南方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依稀遗露出端午节发源地的痕迹。端午节在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过程中,各地形成许多的不同习俗,但划龙舟和祛病防疫一直是核心的内容。

划龙舟和祛病防疫之所以成为核心内容,主要原因在于,划龙舟是端午节发源的最原始、最有群体欢乐特色的活动形式,还是中国人寄托纪念屈原、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被珍视和世代传承。而祛病防疫,则是古代现实生活的重要需求,比划龙舟更加贴近生活和关注生命。端午时节天气初燥热,蛇虫繁殖,瘟疫常流行,人最易生病,因此必须驱邪辟毒,禳解灾异,端午节就成为人们一年二十四节气里最受关注的保健身体的时段。各地民间流传饮雄黄酒、悬挂菖蒲艾叶、佩香囊、煮蒜头、浴兰汤、躲端午、“采百药”、捉蟾蜍、制药茶、洒雄黄粉、驱五毒等习俗,这在气候湿热的南方尤其兴盛,甚至一些地方把端午节视为人与瘟疫鬼祟搏斗的关键期。南宋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宋末元初的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说:“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清代还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祛病防疫理所当然地为古人所重视和关注。

福州地区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五灵公宗教信仰,将端午节划龙舟和祛病防疫的两大核心内容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非物质文化优秀遗产价值的独特端午民俗。

端午节与福州五灵公信仰习俗

五灵公又称五方瘟神、五毒大神或五瘟使者等,在各地和福州最早都是作为瘟神信仰的。瘟神信仰在福州的传播和盛行,又与福州历史地理、端午时节气候以及瘟疫等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有着重要的关联。

古籍记载的“闽在海中”,实际上指的是古代的福州位于浅海中。原始社会末期,福州盆地是个浅海湾,为群山环绕的“地中海”,海水退走后形成许多称“屿”的陆地和沼泽湿地。闽江自西向东横切盆地奔流入海,沿途形成许多河湖港汊,与海洋的潮汐互动,江海相接,河湖遍布,水网稠密。

由于地势低洼,缺少堤防,每年闽江洪水都要淹没福州沿江一带地区。端午湿热多雨,洪水从中上游带来的人畜尸体常引起瘟疫爆发,死亡惨重。仅在清道光年间,史籍就记载了福州府有十二年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其中“春,痘疹大作,死者不可胜数”、“自春至夏,疫痘盛,男女多殇”、“大疫,霍乱暴死者众”等诸多记载,至今读来仍令人不寒而栗。

由于古代医学水平低下,民众只能通过敬祀瘟神取得个人精神上的支撑和集体抗击瘟疫的组织力、号召力。善于引进和自创造神的福州民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由中原传入的瘟神五灵公进行神源的创造。原先五力士出身或讹称水里五精怪出身的,被生生改造为英雄神灵出身。五位书生为拯救福州民众,服用毒井水示警而献身坐化成神,洋溢着爱国爱民的英雄情怀。由于五灵公被改为英雄出身,正气凛然,对战胜瘟疫特别威灵,特别得到下层民众的青睐和尊崇。

为了让五灵公能在最佳的时节发挥其驱邪禳灾、护佑平安的功用,同时有利于组织动员民众,福州先贤在进行神源的创造时,就有意把五位英雄书生中毒献身、坐化成为神灵的日子,不偏不倚地安排在五月初五端午日,以彰显五灵公的瘟神地位和作用。

于是,福州众多五灵公庙宇的端午节,就成了一年中最繁忙、最热闹、最神圣的时节。端午节俗称“五日节”,各庙宇不仅“名副其实”地从初一到初五的五日天天繁忙,而且节前节后要花费许多时间精力,除了举行纪念五灵公的祭拜仪式和聚餐的传统神诞活动外,围绕着划龙舟和祛病防疫两大主题,各庙宇的节庆活动颇具特色。

祛病防疫方面,各庙宇节前“洗境”、“洗庙”,打扫各村各境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沟渠,在阴暗处喷洒雄黄粉、石灰,消灭蚊蝇,无形中开展了一场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艾叶,请书法家书写“午时书”贴在门口辟邪;庙里请中药师或懂中药的人采药熬煮“午时茶”,制作芳香除秽的香囊,免费送给群众。一些庙宇还请名医开展送医送药的“义诊”活动,形成历史传统。如鼓楼区福涧麻王庙传承的“义诊”活动习俗闻名遐迩,近年开展的“义诊”活动更是为社会瞩目,福建省名老中医、省药膳研究会会长叶锦先教授带领的团队,每年都在麻王庙“义诊”,赠方施药,热心为群众服务,深孚众望。

端午节与福州五灵公信仰习俗

划龙舟活动则是福州五灵公庙宇的最爱。福州地区主要的神明,唯有五灵公神诞是在端午节,万众欢腾的划龙舟活动,自然是敬神娱神的最好方式,所以各庙宇把它与祭祀五灵公神明的神诞祭典紧密结合起来,倾注了最热烈的宗教感情,这是其他神明系统庙宇所难企及的。每座五灵公庙宇都有龙舟和龙舟队,除了“九庵十一涧”的知名庵堂之外,海潮寺、新港庵、水云庵、劝善庵等许多建在江岸港湾的庵堂,更是拥有颇具规模的龙舟队,一座庙宇有四五条龙舟甚至十多条龙舟,不是什么稀奇事。龙舟每年的落架、维修、洗舟、下水、破秽、请神、比赛、洗港、退神、上架等,有着一整套传统的活动仪式和程序。在闽江的白龙江、乌龙江和宽阔的内港,每年都有五灵公庙宇众多的龙舟大展身手,尤其是水上居民信众多的五灵公庙宇龙舟队实力超群,屡屡在龙舟竞赛中夺得锦标。近十多年来,由于福州市拓宽改造,主城区原古港“新港”改名为光明港,以宽阔笔直的港道作为群众性龙舟活动的主场所,原本密集分布在台江光明港一带的五灵公庙宇更是如虎添翼,纷纷新造龙舟。每年端午节,光明港观者如堵,水上龙舟竞渡,鼓擂炮响,两岸万众聚集,欢声雷动。

在五灵公各庙宇划龙舟活动中,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是光明港海潮寺和马尾海潮寺龙舟互访会亲习俗。为了加强兄弟庙宇彼此间的联系和团结,向社会展示和谐和交好,在端午节期间,光明港海潮寺和马尾海潮寺等三家庙宇信众,巧妙利用潮汐涨落的规律,在地跨台江、仓山、马尾三县区的长达三四十里的水道上划龙舟长途互访。这种传承数百年的互访民俗,颠覆了龙舟竞渡激烈竞争的属性,以友好交往、增进情谊为主线,具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正能量,其独特性全国罕见,为我国的龙舟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成为福州龙舟文化最亮丽的风景线。台湾台南西来庵、马祖牛峰境五灵公庙等,多次访问台江海潮寺并结成友好宫庙,福州三山诗社也在此建立创作基地,两岸媒体曾广泛报道活动消息。最近,海潮寺龙舟互访会亲习俗被评为福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五灵公能在最佳的时节发挥其驱邪禳灾、护佑平安的功用,同时有利于组织动员民众,福州先贤在进行神源的创造时,就有意把五位英雄书生中毒献身、坐化成为神灵的日子,不偏不倚地安排在五月初五端午日,以彰显五灵公的瘟神地位和作用。

于是,福州众多五灵公庙宇的端午节,就成了一年中最繁忙、最热闹、最神圣的时节。端午节俗称“五日节”,各庙宇不仅“名副其实”地从初一到初五的五日天天繁忙,而且节前节后要花费许多时间精力,除了举行纪念五灵公的祭拜仪式和聚餐的传统神诞活动外,围绕着划龙舟和祛病防疫两大主题,各庙宇的节庆活动颇具特色。

祛病防疫方面,各庙宇节前“洗境”、“洗庙”,打扫各村各境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沟渠,在阴暗处喷洒雄黄粉、石灰,消灭蚊蝇,无形中开展了一场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艾叶,请书法家书写“午时书”贴在门口辟邪;庙里请中药师或懂中药的人采药熬煮“午时茶”,制作芳香除秽的香囊,免费送给群众。一些庙宇还请名医开展送医送药的“义诊”活动,形成历史传统。如鼓楼区福涧麻王庙传承的“义诊”活动习俗闻名遐迩,近年开展的“义诊”活动更是为社会瞩目,福建省名老中医、省药膳研究会会长叶锦先教授带领的团队,每年都在麻王庙“义诊”,赠方施药,热心为群众服务,深孚众望。

端午节与福州五灵公信仰习俗

划龙舟活动则是福州五灵公庙宇的最爱。福州地区主要的神明,唯有五灵公神诞是在端午节,万众欢腾的划龙舟活动,自然是敬神娱神的最好方式,所以各庙宇把它与祭祀五灵公神明的神诞祭典紧密结合起来,倾注了最热烈的宗教感情,这是其他神明系统庙宇所难企及的。每座五灵公庙宇都有龙舟和龙舟队,除了“九庵十一涧”的知名庵堂之外,海潮寺、新港庵、水云庵、劝善庵等许多建在江岸港湾的庵堂,更是拥有颇具规模的龙舟队,一座庙宇有四五条龙舟甚至十多条龙舟,不是什么稀奇事。龙舟每年的落架、维修、洗舟、下水、破秽、请神、比赛、洗港、退神、上架等,有着一整套传统的活动仪式和程序。在闽江的白龙江、乌龙江和宽阔的内港,每年都有五灵公庙宇众多的龙舟大展身手,尤其是水上居民信众多的五灵公庙宇龙舟队实力超群,屡屡在龙舟竞赛中夺得锦标。近十多年来,由于福州市拓宽改造,主城区原古港“新港”改名为光明港,以宽阔笔直的港道作为群众性龙舟活动的主场所,原本密集分布在台江光明港一带的五灵公庙宇更是如虎添翼,纷纷新造龙舟。每年端午节,光明港观者如堵,水上龙舟竞渡,鼓擂炮响,两岸万众聚集,欢声雷动。

在五灵公各庙宇划龙舟活动中,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是光明港海潮寺和马尾海潮寺龙舟互访会亲习俗。为了加强兄弟庙宇彼此间的联系和团结,向社会展示和谐和交好,在端午节期间,光明港海潮寺和马尾海潮寺等三家庙宇信众,巧妙利用潮汐涨落的规律,在地跨台江、仓山、马尾三县区的长达三四十里的水道上划龙舟长途互访。这种传承数百年的互访民俗,颠覆了龙舟竞渡激烈竞争的属性,以友好交往、增进情谊为主线,具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正能量,其独特性全国罕见,为我国的龙舟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成为福州龙舟文化最亮丽的风景线。台湾台南西来庵、马祖牛峰境五灵公庙等,多次访问台江海潮寺并结成友好宫庙,福州三山诗社也在此建立创作基地,两岸媒体曾广泛报道活动消息。最近,海潮寺龙舟互访会亲习俗被评为福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