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富岗如意信俗


妈祖是中华民族共同信奉的海上保护神。但象山东南渔山洋中有座名叫渔山岛的海岛,临近公海,地属石浦镇,当地渔民虔诚供奉的却是他们自己的海神——如意娘娘。

关于如意娘娘的由来,当地有一个感人的传说。据岛上老渔民口述,几百年前有一外乡人来渔山岛捕鱼采贝,一日不慎落岩身亡。采贝人家中有一女儿,见爹爹久出未归,便从家乡赶到渔山岛,向岛上的渔民打听爹爹的下落。渔民告之其爹爹已不幸遇难,少女闻此噩耗悲痛万分,找到爹爹身亡处纵身跃入海中殉葬。不久,少女投海的地方浮上来一块木板,人们为孝女的精神所感动,也为浮上木板来的神奇所震惊,于是在岛上建庙,塑少女像于其中,那块浮上来的木板,放置神像双手中并托于膝上。也有人说,少女沉海处浮上来的是一段木头,庙里的神像便是用此木头雕成的。还有人说,浮上来的是一只绣花鞋。不管浮上来的是什么,当地渔民相信至善至孝的少女死后已化为海神,会保佑出海的船只平安归来,于是他们把少女奉为海上平安孝神,称其为“如意”,把供奉她的庙称为娘娘庙。

娘娘庙建于清代,占地三百余平方米。农历七月初六是如意娘娘的生日,当地渔民在庙里为娘娘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祭祀前一晚,村里选派信徒数人,通宵上香陪护。到了第二天正日,一般选在涨潮时分祭神,寓意财源会随潮水滚滚而来。殿中置八仙桌祭台,鸡、猪头、鱼、蛋、豆腐等五牲福礼放在红桶盘内,按次序放于祭桌上,福礼前还要摆上时鲜水果、糕点及香台、红烛。然后开始诵经祭拜,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大法华经、地藏王经等。接着仪式主持者念一段忏语,宣布仪式开始,在旁等待的渔民便携一家老小纷纷挤到殿前,上香、跪拜,祈求如意娘娘保佑自己出海平安、鱼虾满舱,家人富足安康、万事顺利。

1955年,驻渔山岛国民党某军第三大队撤退时,将全岛487人带至台湾。枪林弹雨中,渔山岛渔民相信如意娘娘能保佑他们平安到台,因此以柯位林为代表的渔民把如意娘娘神像装箱一起“请”到台湾。到台后,该岛渔民在台东建立了富岗新村(因思念家乡,民间又把该村称为“小石浦村”),为如意娘娘新建了海神庙,仍按故乡旧俗在娘娘生日那天举行祭祀活动,从七月初一开始,连祭六天,祈祷渔家讨海平安,生活安康。为了使祭祀活动正常化开展,该村成立了海神庙管理委员会,由柯位林、柯受球任主任委员,负责操办祭祀具体事宜。

一段历史和一道海峡隔开了大陆与台湾宝岛,却难隔树叶对根的眷恋。2003年9月,柯受良(柯位林第三子)率台东富岗新村代表10余人,赴渔山岛祭祖、祭庙。2007年7月27日,柯位林率渔山岛原住居民及后代54人,在阔别家乡52年后,首次奉如意娘娘及池府王爷、广泽尊王回到故土渔山岛祈福祭祖。同年9月14日,如意娘娘应邀参加象山县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开渔节“妈祖祈福巡游活动”,再次回到故乡。从那以后,每逢中国开渔节,台东富岗新村村民都要组成省亲团随如意娘娘来象山省亲。渔家认为如意娘娘、妈祖娘娘同为海神,在神界也是姐妹,因此如意娘娘在象山期间就以妹妹的身份进驻石浦东门岛妈祖庙作陪、省亲,并从旧时祭祀仪式发展形成了如意妈祖省亲、迎亲习俗,由起身祭、落地祭、守夜、赠礼、客祭、送别祭、回庙祭等七个部分组成,具体仪式由东门岛妈祖庙庙务韩素莲主持。

从最初的跳海殉父,到如今成为海峡两岸民间沟通情感的纽带,如意信俗所承载的,是任何人都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也正因此,“石浦——富岗如意信俗”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