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苍南县灵溪镇大观南山边郑姓村民来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中秋节,在该地有“尝新不值七月半,七月半不值八月半”的说法。
郑姓人过中秋之所以特别排场,就是因为在这天他们要祭请家神“三乳妈”。
中秋节这天,郑姓人家家家户户要邀请外公、娘舅等直系亲戚来家过节,出嫁的姑妈、女儿也会主动赶回娘家过节。过节前要先行祭请“三乳妈”的仪式,以求“三乳妈”保佑族中大小和顺平安。
大观南山边郑姓人家祭请三乳妈,可一排屋或整个自然村合祭,也可一家单祭。单祭在自家进行,合祭一般在祖屋大厅举行。
单祭,可在自家选择清静处,横着摆放一张桌子,桌上左侧立三乳妈的神位,右侧立土地爷神位,神位前摆放九层米糕一笼,米粉做成的冥斋、寿桃各五枚,水果四盘,全鸡一只,鱼一条,肉、紫菜、香菇、木耳、红枣各一盆,酒一杯、茶三杯,还要在九层米糕上摆放数束五色丝线和数个特意制作的香囊。祭品可多可少,但九层米糕和五色丝线、香囊不可缺少。
五色丝,即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按阴阳五行的理论由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组合而成,这五种颜色分别象征东南西北和中央,所以丝线虽是小物件,却蕴含着五方神力,能够驱除邪魔。
大观郑姓人家,中秋节用置放在九层米糕上供过三乳妈的五色丝,依男左女右之俗,或系于儿童的手臂、手腕,或挂在儿童的胸前,或悬于蚊帐内,信能得到“三乳妈”的庇佑,能快快长高,还能辟邪、驱除疾病、使人健康长寿。香囊用绸、缎布做成人身、蒜头、五毒、老虎、葫芦等形制,外绣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或鱼样图案,内装朱砂,雄黄、香药等,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让小孩佩带于身,寓意可以拒百毒、辟邪和图吉祥,香袋和五色丝线,每年中秋节换一次,直至孩子十六岁成年。
独家祭“三乳妈”时,由家里长辈主持,主持人在神位前焚、插香三支、点上一对红蜡烛,给“三乳妈”烧暝钱“银子”,给土地爷烧暝钱“大金”,一杯一杯敬茶,敬酒并将酒洒地上,全家跪拜,毕,主持人用手推倒冥斋,口念“吃饱退位”,便可倒掉茶水,撤下祭品煮中秋宴吃,撤下五色丝线,给当年生下的小孩挂上,给其他孩子脱下旧丝线并换上新丝线,再给男孩挂上香袋。
若族人合祭,一般在祖屋的大厅进行,由族内有威望的长辈主持。在祖屋大厅的灵龛前横着摆上二至三张大桌,桌上摆开各家各户送来的冥斋、寿桃、鸡、鱼等祭品,祭祀程序与单祭基本相同,只是祭品要丰富一些,各家聚拢,场面要热闹得多,族里有读书人的,还要写了祭文祭请,祭请毕,在神龛前焚烧祭文,各家派代表,按先后顺序逐一上前跪拜。拜毕,敬神片刻,主持人推倒冥斋,对着灵位口念:“吃饱退位!”,对众人宣布撤位,各家便可端回自家送来的菜蔬煮中秋宴吃,拿回自家的五色丝线和香袋给自家的孩子挂上。
祭请时,女人要回避,各家送来的菜,烧煮人绝对不能尝过味,这是禁忌。吃毕中秋宴,主家要将九层米糕切分了给各家的亲戚带回家去,意祝各家亲戚各项事业日日高、层层高。
据《苍南章氏史志裂趾记》记载,“三乳妈”是古时河南荥阳郡郑孔怀之妻,姓金,名琴璋,字启仙,身有三乳,人称三乳妈。朝廷闻之,宣召入宫为太子启乳娘。三乳妈进宫后,宫廷奸佞作乱,发兵冲向皇宫。三乳妈抱着太子逃出宫门,当时,追兵已近,三乳妈急中生智,眼见岔道间一丛荆棘,枝繁叶茂可作避难之地。于是,立即脱下绣鞋,抛相反之处,见太子熟睡,将裙披其身上,拨开荆条,藏身于丛中。未已,叛军随至。前面叛军见绣鞋,朝绣鞋方向追踪,后面叛军以长矛乱刺荆丛,刺中三乳妈尾趾。三乳妈急忙拉起衣裙拭去矛尖鲜血,叛军见矛无血迹,便随前队向前而去。三乳妈与太子得脱。
朝廷平叛后,皇上诏示:三乳妈救太子有功,御赐荣归。
归后,生十八男一女,十八男俗称十八郎,女唤十九娘,生下尾趾甲皆裂痕。尔后,代代相传,无一异也。后裔孙女嫁与章氏,章氏子孙的尾趾也裂甲。章、郑人家为纪念两姓裂趾相亲,在祖堂上设龛立像,奉祀三乳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