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老街是一条古老的街,老凯里人习惯把凯里老街叫“凯老街”,叫起来顺口,听起来响亮。但凡历史悠久一点的城市,无一例外的都有一条当地人的“老街”,只是称呼不同而已。“老街”一般是原著民的街区,它是城市的根,保留着比较原生的文化习俗,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渊源。
凯老街,东起凯里市文化北路最北端,西抵凯里市商场路北边的路口,由东至西,全长两千多米,宽十多米。以丁字口大阁广场为界,东边是东门街,西边为西门街。东门街两边有莲花巷、水沟边巷和大阁巷;西门街两边有北门巷、梁子巷、卖糠巷和西门巷。在丁字口的大阁巷,有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凯里万寿宫,亦称江西会馆,始建于明朝万历35年(1607)年前,清朝道光年间重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呈两进四合院砖木结构,明清时期曾为安抚司、长官司的治所。
民国26年(1937年)中共凯里地下党小组在此成立“抗日救国后援会”。万寿宫是凯里市城区唯一留存价值较高的古建筑,2006年,市政府拨款71万元进行了维修。
这里与现代、繁华无关,这里看上去是那样古朴,那样的市井,是那样的与真实的生活息息相关。
凯里老街,名字听上去就是那样的与现代都市相成矛盾体。你或许去了凯里的很多的地方,但是你忘了这样的凯里老街。大十字、民族体育馆的风光繁华在这里看不到,这里是贴近生活的点滴。老街这端的入口接着小十字,近年来从这里的大阁山打了隧道直通火车站,拉近了城市与车站的距离,也给这里增添了一些热闹。但是比及大小十字,老街还是显得破落、市井,相形之下,象是两个世界。
老街有老街的特色,或许,这是所有城市相同的一个角落。只有这里 ,才最能真实的反映这个城市发展的历程和过往的历史。那些还在摆着古的老人们,那些历经了岁月变迁的老人们,总能在繁华的背后看见曾经的过往。犹如老街书摊上那些书,随便翻翻,都是一页页历史,曾经的繁荣曾经的沧桑,读者自知。
走在老街上,那几十上百年来一直铺在路面的鹅卵石,一格一格,形成各种图案,给人一种超越现实回归内心的享受,脱离了水泥泊油路面的束缚,想象在很远的以前,这里是怎样的车水马龙。老街弯弯曲曲,穿梭得人们行色匆匆,老街在行人眼里就是老街,没有任何的杂念,因为这里的一切太熟悉了,忘了她的过去,忘了她的现在,甚至还可能忘了她的将来。
凯里是一个苗族人民居住的城市,在慢慢的发展中,涌入的其他民族多起来,也慢慢接受这种种的融合,显得融洽和谐。在老街上可以看到很多的苗族服饰店,绚烂亮丽,很多美丽的苗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反应着这个古老民族的渊源文化和图腾,这些色彩,更给在现代化中有些老去的老街增添了些许靓丽。苗族是一个尚银的民族,在这样的地方,在这样的老街,自然不乏那些匠人在此。突然感觉这就是那样的隐者,“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人杰地灵的地方,他们在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丽,美丽了别人,也美丽了自己,更美丽了这个地方这个城市。
没有人可以不动容,如果走在这条凯里老街上。当我漫步在其上时,更象是在解读凯里的历史,解读凯里的民俗。随着人流行走,漫无目的,当这一切潜入眼中嵌入心中,心中也便释然了。繁华背后就是这样班驳的历史痕迹,而这样的痕迹是永远不能抹去的,她也不需要抹去。
从老街的一点一滴看老街,她是那样的悠闲,并不因为眼前城市的繁华而动容。就象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妇人,知足常乐得在门口的凳子上静静的用心的绣着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图案。穿越整个老街,可以从繁华到破落再经历繁荣。
这是一条老街,如果在凯里,这样的地方不能不去。城市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她的那些光鲜,还有这样古老古朴的街,古老的鹅卵石路面(其间也有翻修补上的水泥路面)、街道两边老式的民居、聚在一起的摆古的人们、那些老街里的人们那样有故事的眼神......
老街房屋沿街连排而建,多为平房,门对门,户对户,这种开放式的居住环境使得老街人与人的情感更为和谐融洽,平时,街坊邻居里你来我往,以礼相待,无论谁家有了大情小事,未等主人吆喝整条街的人都会纷至沓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人相帮把事情办得妥妥贴贴。
就是这样一条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而渐渐变老,如今,一到星期日赶场天,凯里的老街就热闹非凡,那里的苗族服饰店一间挨着一间,服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还有那些琳琅满目的各式银饰,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顾客,使老街的星期天人流如潮。
现如今,凯里老街作为时代的产物,不仅没有退去老街的特色,还增加了现代元素进去,因老家的路基太过陈旧,城市规划进行了翻修,房子只是做了外观的加新,并没有改变老街的原来的风格,不仅保留了老街的原貌,也改善了老街人的便利问题,整体环境质量提升。
凯里老街作为一个古老的元素融入现代都市,让城市的记忆传承着历史文明,又唤起了人们对未来的追求与向往。因此,凯里老街是一个不能忘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