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凌源地母寺


地母祭祀由来已久,中国古文化早就有天为阳、地为阴的观念,它是由先民的土地祭祀和女性崇拜演化而来的。地母在古代也称为“地祇”,在先民的观念中原和“天公”并列为开天辟地的造物主。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日为地母生日,开展祭祀活动,祈求大慈大悲的地母至尊保佑降福。

地母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信仰的大地女神。所谓“盘古伏羲父系之尊,女娲地母母系化身”,地母代表着母系的意义。凌源地区一直流传着地母信仰,而地母寺作为佛教寺院,则已经将地母信仰融汇在其中,地母也成为一尊护法神了。

地母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东有旗幡迎鼓,西有巨蟒飞龙,南有凌峰之照,北有龟山之靠。据地方志记载,地母寺建于隋末唐初,但是具体的年代已不可考。现在的寺院为现代重建。整个寺院按照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格局建造,只是在天王殿之后有地母殿,供奉着地母,堪称是这座寺院的独特之处。地母寺与牛河梁民间流传称“东有红山女神祭坛,西有中华地母寺院”,可见这座寺院和红山文化的对应关系。

寺院的左侧有一座中华女神庙,供奉着红山母祖。拾级而上,阶上玉猪龙造像先映入眼帘。庙里的塑像风格古朴,完全是氏族社会时的形象,和我们现代人的塑像风格差异很大。庙里的《祭祀红山母祖文》说:“厚德载物,坤女柔顺……人敬天,尤应敬母。人生苦难,母受大辛”,点出了地母信仰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凌源有“朝红山女神、拜中华地母”的说法,后者指的就是地母寺。

凌源每年初一都有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从牛河梁女神庙,将红山女神迎入地母寺,然后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隆重的地母文化节。

地母寺景区位于凌源城西北近郊,位于辽、冀、蒙三省三县交汇处,是一步跨三省、一脚踩两县的要塞区域。地母寺、王兰沟山林场和东北小杂粮市场、新农村建设为其主要景区范围。

景区北接内蒙草原,西邻河北的辽河源景区,东望市区,南连四承高速公路,并与凌源万祥寺、热水汤、牛河梁、金花山等景区形成区域旅游景区体系。

地母寺景区属辽西西北平行岭谷褶皱区酒篓山向南延伸的中低山丘陵体系,大地构造属东北褶皱帚状山体,地质构造为侏罗系砂岩,带状山地地貌,前为河流低缓,中后山高峻险绝,山尾低垂,山势逶迤,形若巨龙纵腾,山谷有小股山泉。

作为国有地方森林公园的王兰沟山,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为50mm,酷暑期与市中心区温差很大,风向以东风、南风、北风为主导,大气环境质量Ⅰ级,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是“天然氧吧,避暑胜地”。

王兰沟山全境基本具备生物多样性,原有植物几十余种、鸟兽虫鱼百余种,构成以王兰沟山、寺院、松涛为主体的自然生态风光。

景区森林覆盖率很高,有针阔叶混交林,杏树林,槐树林等,形成独特幽美的松林奇观。

传说

地母寺位于凌源市宋杖子镇,相传,隋朝初年的一天,当地居士王兰偶得一梦,见一华服老妪飘然而至,且告之曰:吾乃生根之母,女神七十二化身之一,汝可速去牛河梁引吾至龟山修行……

笠日,王兰居士至牛河梁,立足未稳,即觉清风徐来,扶摇而上,知为地母驾临,遂造土屋为庙,将地母请至其中,因此传称“东有红山女神祭坛,西有中华地母寺院”,被称为母系氏族文化象征。

地母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信仰的大地女神。所谓“盘古伏羲父系之尊,女娲地母母系化身”,地母代表着母系的意义。

凌源地区一直流传着地母信仰,而地母寺作为佛教寺院,则已经将地母信仰融汇在其中,地母也成为一尊护法神了。也成为全国“”天下第一母祖寺“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