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故里位于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有玄奘故里、唐僧寺、和唐僧墓。
著名的唐代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玄奘,出生在距洛阳市东南约40公里的地方,属今偃师市缑氏镇东北1公里凤凰台的陈河村。该村处在白马寺和少林寺两大佛教名寺之间,由207国道等道路相通,交通方便,是一处极理想的有价值的旅游圣地。
玄奘故里主要包括故居、陈家花园、西原墓地三大部分。坐落在村中部的仿唐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是个南北长方形的前后两进院落。沿三条石阶登上高4.5米的青砖平台上,进汉白玉鸟头门,东西各有一花坛,仿隋唐风格的大门上匾额书“玄奘故居”4个大字。
前院东厢房曾为玄奘兄嫂住室,西厢房现为玄奘业绩陈列室。厅堂为前院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出檐深远。此堂原为玄奘祖父陈康的客厅,玄奘父亲陈慧以文诗会友之处,现辟为玄奘及其弟子纪念堂。中塑玄奘晚年译经像,左为高足弟子窥基、圆测,右为高足弟子彦悰、道昭。堂前左右,保存着石磨、石碾、石臼等生活用具。有古井一口,井旁一古槐树、皂角树相抱生长。相传玄奘自幼饮此井水,智慧早开,终成伟人。
后院建有厢房、后堂等。东厢房是玄奘母亲宋氏居室,即玄奘出生处。后堂是玄奘父母起居室。
故居正南为陈家花园,面积约1公顷。
村南800米处西原为玄奘父母合葬墓地,墓旁有传说中的马蹄泉。相传玄奘取经归国后,回故里省亲,得知其父母长逝,玄奘正在寻找其父母坟墓时,他坐下的白龙马忽然在地下重踏出泉水淹没了山谷,水退后,他父母的墓就显露了出来。
唐僧寺在玄奘故居南4公里的207国道北侧。
唐僧寺始创于北魏,原名灵岩寺,幼年陈祎曾多次随其兄来该寺听讲佛经。玄奘取经归来后,人们将该寺改为“兴善寺”。明万历年间改“唐僧寺”。
清代重修。大殿内中玄奘像,左悟空,右悟净;神坛下,左悟能,右龙马。另有历代碑刻7通,经幢数件。
唐僧墓位于唐僧寺西北200米处,有墓碑一通。按传统说法,玄奘于唐麟德元年(664年)圆寂于长安玉华寺,葬白鹿原。今西安南兴教寺内,也有玄奘墓塔。
玄奘,本姓陈,名祎。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名。约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年),洛阳缑氏县(今洛阳市偃师县)人。他的父亲陈慧精于儒术,好佛学。二哥陈素很早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做和尚。陈祎13岁那年,进净土寺当和尚,取法名玄奘。
玄奘曾到四川、湖北、河南、河北请教佛学。在研究佛教理论时,深感当时的汉文佛经太少,错误地方也很多,他决定亲自到天竺(印度)去学习。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秋天,玄奘跟随商队到玉门关,向西域进发。用了4年时间才到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他的佛学造诣曾名噪五印度。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一月,玄奘带着657部佛教书籍,回到了阔别20年的唐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玄奘回国后坚持不懈地进行了19年的翻译工作,一共翻译出佛经75部,1335卷,计1300多万字。他所译的经书,对丰富祖国的文化做出了贡献,也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
玄奘还把10多年的旅途见闻写成一本《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他在17年的旅行生活中亲自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形胜、地理位置、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气候物产等,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文字,介绍到全世界。玄奘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天竺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