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洪圣庙:古清西平原的陈迹


洪圣庙位于山塘镇马安鲤鱼捷村石榴岗上,乾隆元年(1736年)由当地莫、邓、刘、王、林、薛等32姓及商家倡建。石榴岗因遍植优质石榴而闻名于世,岗下是清西古运河大回旋处,水面宽阔,前面的孔塘比杭州西湖还要宽广,而建在岗顶的洪圣庙则成为南来北往的商贾和当地民众求得心灵安宁的守护神和精神寄托,洪圣庙因此而香火鼎盛。

古代的清西平原,河网纵横,人杰地灵,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自宋朝以来,各地移民纷纷南迁,共同开发这块肥沃之地,从《中国地图集成》里可以看到,当时的溱水(今北江)支流和池水(今滨江)有三个出海口:飞水、政江、漫江(今三水)。而流经三水漫江出海的这一段“清西古运河”,其路径就是由溱水支流和池水相会于马安岗渡仔口(今山塘镇马安园洲村和南向村交界处),然后东出松树岗、流连岗、稔坑岗,在鲤鱼捷石榴岗回旋南下,经孔塘、雪塘、官湖、办塘、陂头、茅舍岭,最后从三水漫江出海。这是一条安全的河流,水深河宽,水流平缓。不似北江,经常海潮北涌,直扑中宿(今清远),危及船家安全。

洪圣庙为两进建筑,中间有天井,结构简朴,它的最大特色是通风透光,梳式结构,屋顶灰塑,有双龙戏珠等砖雕图案,以洪圣居中,左右分别为劝善大师和苏公爷爷。

相传洪圣本名洪熙,是唐代(618—907年)的广利刺史,廉洁爱民,在任其间鼓励士民学习天文地理知识,并设立天文气象观测站。由于计算和预测准确,商贾和渔民受益匪浅。洪熙死后,皇帝将他的德行公告天下,并追封为“广利洪圣大王”。至宋代则被封为“南海洪圣广利王”,成为渔民的“守护神”,广受民众的敬仰和供奉,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为洪圣爷诞。

洪圣诞热闹非凡,从二月初一开始,洪圣诞正式活动,搭戏棚,请戏班,禾楼歌比赛十三天连轴转,尽庆丰收喜悦;同时海选两名童子,在十三日洪圣诞当天沐浴更衣,穿上戏服,在洪圣爷出巡的轿前鸣锣开道,六位新婚男青年分别抬着洪圣爷、劝善大师、苏公爷爷的雕像环乡巡游。巡游结束,各路人马分别舞起醒狮,吹起八音,敲起锣鼓,举起大旗,汇成一支千人队伍,在庙前迎接“三圣”回庙。随后,在庙前的草坪上举行“抢炮”活动,晚上庆典结束。

整个节庆期间,家家做“角仔”、吃“角仔”。“角仔”是用米粉做成的饺子,经油炸后甘香酥脆。“角仔”品种多样,咸甜俱备,亲朋好友来探访时,叹茶吃“角”,共叙情谊,情意融融,充满欢乐气氛。

洪圣庙自乾隆元年(1736年)创建,历经80年风雨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洪圣诞从此成为当地除春节以外最重要和热闹的日子,除了演戏酬神外,附近的四乡八方民众均组织花炮队前来贺诞,还邀请官绅名流主持花炮抽签仪式,洪圣庙也成为各村民众的活动集结地,200多年来长盛不衰。

有道是,沧海桑田,大海的潮水已永远告别了中宿峡,清西古运河的出海口也早已改道,废置的古运河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湖泊、水塘,大部分则成了万顷良田,石榴岗上的洪圣庙和石榴岗下的古码头,也成为了孤寂的历史陈迹,在人们的遗忘中渐渐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