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围位于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葸茅岭管理区,又称葸茅岭、老围子,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为张九龄后裔所建,因其围屋按周易阴阳八卦布局而建造,故被称为八卦围,是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完美融合的古建筑。
八卦围占地1.6万多平方米,开有乾、坤、兑、巽四门,分别象征天、地、风、泽。外墙高6米,用石灰、沙、石砌成,围屋的房屋从外到内由高到低排列。围屋以祖堂为中点,除正向外串以外,左右和后面都是按八卦层层加串,向外延伸,共有1653间房、89条街巷,条条街巷都用鹅卵石铺砌,纵横交错,如同诸葛亮的八卦阵,扑朔迷离。据说以前围中曾有两户人家同一日娶媳妇,结果新娘进错了门也不知道,许久才发觉入错了门,闹成笑话。
说起八卦围,我们还得先来了解一下“八卦”这个词,所谓八卦,指的就是乾(符号为)、兑(符号为)、离(符号为)、震(符号为)、巽(符号为)、坎(符号为)、艮(符号为)、坤(符号为)。卦者,挂也,即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据《易·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此可见,八卦原于《周易》,据传《周易》为伏羲、文王及孔子所作。伏羲制卦,文王击辞,孔子作十翼,即所谓易历三圣。
好了,我们对八卦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以后,再回过头来说说江尾镇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葸茅岭八卦围了。话说这个在清道光年间曾住有398户、达2300多人的最兴盛时期的围屋,全是一脉张姓,那他们的始祖是谁呢?据该围保留的民国时期张氏族谱记载,始祖为文二郎与文三郎,文二郎兄弟就是张姓挥公的第145世孙,初唐宰相张九龄的第23世孙,是中原南迁开基福建宁化后徙上杭定居的客家移民张化孙之六世孙。
据有关史料考证分析,文二郎与弟文三郎原居福建省上杭县雅致街珠玑巷古井头,因元末战乱频繁,明初遂举家迁往广东连平石街头,又迁江西会昌、南康等地。再迁广东南雄珠玑巷,转辗数十年,约于明洪武后期定居翁源县牛岗铺高树下。为什么说他们兄弟于洪武后期定居于翁源呢?理由是,张文二郎当时若为十六岁成年出迁连平,经江西会昌、南康、进入广东南雄,再迁翁源,至少有二十年奔波的时间。大凡客家人都是这样,每至一地,总要有个三、五年栖息期,若观三、五年仍无发展机会,才考虑迁居。说他们转辗二十年后立居翁源,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时张文二郎已有三十六岁了。因为战乱,立命安身是第一位的,娶妻纳妾是发展后的事情了。
关于张文二郎兄弟能得到落难风水先生的指点,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据传,这个风水师名曰蒋洞真人,当他看到从黄土闸延伸一条山脉至葸茅岭岗,约有二公里长,那山岗似一条长龙在此抛了头。那龙脉又似一条青藤向葸茅墩伸生,葸茅墩就似一条藤上结的瓜,便认定葸茅墩这块地方是一个风水宝地,瓜瓞绵绵就是人丁兴旺的一种象征,并欲意将这一风水宝地赐予积善之家,赐给谁呢?这个风水先生随即装扮成一个可伶的乞丐,四处去要饭,结果多处皆受冷遇,奚落,正好来到高树下张文二郎家,张家心慈,见这落难之人便生同情之心,主人亲自端着铜脸盆打水为乞丐洗脚并热情招待,结果感动了风水师,由是心中乐意,要点拨张家一处风水宝地安居,这就是张文二郎兄弟能定居葸茅墩的由来。
按照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善心乃是一种德行。张文二郎一家虽有风水师赐予了一张“八卦围”发展图,嘱咐张氏祖宗,以后人口不断增多便按照八卦层层加串扩建,向外延伸。但获得图纸只不过是一种理想,要实现理想不但要有人这个根本,还要有财力来实施。按常理,建筑一个“八卦围”至少需要几代人的辛勤积累。大概是积善人家必有福吧,这张文二郎经过数年创业,不但有了妻,还纳了妾。,话说张文二郎之妻黄氏和妾林氏不合,妻妾之间有矛盾是常有之事,林氏为求得自由,遂从高树下独自来到葸茅墩搭草棚居住,但林氏每晚担满一缸水,次日晨起见缸水皆空,告知夫君,文二郎怀疑系妻黄氏捣鬼,遂当晚守候观察。三更时分,朦胧中见一匹大白马和一匹大黄马来缸中钦水,夫妻甚感奇怪,尾随白马走出,当追至葸茅墩,白马隐没不见。天明后,夫妻于白马隐处挖出黄金与白银各一缸。于是乎,张家便广置良田,从而有了营建“八卦围”的资本。
始建的由来已经不可考,但是张姓围屋的罗盘八卦式布局却所言非虚。现在该围屋占地1.6万平方米,屋宇坐镇坤山艮向,分为艮门、寅门、乾门、巽门,以祖堂为中点,除正向外串外,左右和后面都是按八卦层层加串,向外延伸。
约到了永乐年间(1403—1424),葸茅岭张氏族人开始修文习武,三世祖张授以武生出身,英勇善战,由把总、千总擢升正四品都司(主管连山、连南、连县、乳源一带军务),一批文武之才逐步走向社会。
进入成化年间(1465—1487),八卦围兴起了一个建筑高潮,在面积约一万八千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已规划建设大小街巷九十九条,围墙坚固,分乾门、巽门、艮门与寅门出入,围内各式泥砖房、青砖房拔地而起。为了防御贼人打劫,在乾门与巽门楼上分别建有鼓楼,置刘、关、张三神像,每晚按户轮值点灯、烧香,遇有危情,以击鼓为号,族人闻鼓声集结,听候号令。
嘉靖五年(1526),三十七岁的五世祖张佑(号前峰)以经商、行医,富甲一方,贫困户求医,免予收费。时全县遇旱,他捐粮万石赈灾,韶州知府唐升赠“万石名家”牌匾以褒奖。嘉靖十八年(1539),韶州知府郑骝得牙病已历三载,久治不愈,将危,愿以白银万两招良医。张佑得知,以黑草鱼牙骨烧灰存性,配以山豆根、黑老虎、细辛等中草药将知府牙病治愈,分文不收。知府为谢救命之恩,特赠“积善之家”牌匾,亲送至“八卦围”张氏宗祠悬挂,翁源知县曾极陪同知府亲至其家作客。嘉靖年间,张永渊、张永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各娶妻、妾五房,子孙衍盛。
万历五年(1577),张化巨擢升候补武略骑尉正六品,随岳父陈璘将军开赴罗旁(今云浮市云安、罗定、郁南),后立家东安。万历年间,由张氏家族出资,分别建起二座红麻条石砌成的精致石桥,成为一大景观,后毁于洪水。崇祯年间(1628—1644)张瑜由贡生考授广西郁林州(今玉林市)学正(与县教谕同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县科教局长)。
清康乾盛世,“八卦围”人才辈出,十一世祖乾福、皇华、嵩华、石挢、十二世百宪,嘉庆、道光年间十四世魁悦、十五世煌太分别考选从六品州同,挂“司马第”牌匾。咸丰、同治年间,文楷、文铭、文杰、天沛分别以贡监或武生出身擢升正五品同知和荣立五品军功授衔。
咸丰九年(1859)三、四月间,以惠州瞿火姑为首领的万余流寇,先后分两股由兴宁进入翁源县境,横扫茶园(今江尾松塘)、芙蓉(今坝仔芙蓉)、梅村(今坝仔梅村)、牛岗(今江尾葸茅岭一线)、南塘(今江尾塘村湖心坝一线)诸铺,沿途杀人放火、劫财劫色。据《韶州府志》卷三十七·烈传·烈女·翁源第十四页至十五页记载:“咸丰九年五月初二日,翟火姑部攻破张家围,廩生张熙妻李氏,发匪焚乡赴火死。张桢祥妻李氏及媳不辱被匪焚死。张兆祥妻杨氏,遇发匪不辱死。张兆增妻刘氏,随夫与发匪巷战不敌而死。张必瑞妻沈氏及媳妇不受辱,遭发匪焚死。张现荣两媳,见贼破围跳塘死。张克荣妻刘氏,见夫被贼杀,厉声骂贼堕楼死。张大光妻刘氏,发匪破围冒刀剑而死。张敬典妻李氏,贼至跳火死。张大荣、张炳照妻曾氏、彭氏,贼破围时偕两媳同死。张洪福妻康氏守寡,贼至偕媳邱氏及女投塘死。张裕发妻朱氏,守寡,贼至不辱死。”流寇侵犯张家“八卦围”时,用土炮先破围墙,随即双方进行激烈巷战。贼至每以火攻,张家围大部房屋焚毁,贼人见年青妇女即污辱奸淫,见贵重钱物即抢掠而去,见抵抗者乱刀砍死,共杀死张姓村民312人。“八卦围”顿时一片火海,尸横街巷,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最后,贼人以死伤千余人为代价转攻南塘湖心坝而去。(有传闻称太平天国石达开部队攻破“八卦围”,此乃不实之词。石达开部只经过始兴而转湖南,洪宣娇部队也只在乐昌坪石金鸡岭驻过军,均未到翁源)。
葸茅岭“八卦围”经此大难,人口锐减,财产遭劫,张氏族人不屈不挠、挺起腰杆,于次年全族振作集资动工重建围楼,同治二年(1863)围楼修善一新。“八卦围”自明成化年间初具规模,至清顺治四年(1647)大修,乾隆三年(1738)因火灾重修祖栋,重立神龛牌位,嘉庆二十五年(1820)又因火灾再修祖牌、神龛。咸丰九年(1859)围屋损毁严重,经三年大修完工。民国四年(1915),由族中“万全会”出资、创建“万一押”当铺。民国五年,重修祖祠大门。至此,“八卦围”内拥有房屋1653间。
据张氏族谱引述和本人考证,葸茅岭“八卦围”明、清时期出广威将军一人(正四品)五品文官4人,六品文武官9人,七品武官1人,八品文官4人,九品文武官34人,未出仕贡生6人,廩、增、文武庠生(秀才)50人,为翁源的名门望族之一。葸茅岭“八卦围”是韶关市按八卦方位建筑、面积大、人口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客家围楼之一,现为县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