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瓷房子


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本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法式建筑,如今由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用多件古董瓷器装修而成,被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

这幢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主楼分上下5层,其身后有一栋4层的条形楼房,两边还各有一座200多平米的耳房,总计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瓷房子顶部用数十万块古瓷片镶贴成一条长达768米的巨龙浮雕,最显眼的是其中刻意拼出的“China”醒目图案。

瓷房子的围墙被称之为“平安墙”,“平”取谐音“瓶”而来,因为这围墙是由整整635个民国和晚清时期的古瓷瓶垒砌串联而成的。

瓷美楼奇

“在国外,瓷器几乎被认为是中国的象征,可见它的地位。”天津市侨商会副会长、瓷房子博物馆馆长张连志说,中国作为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天津瓷房子就是用瓷片向世界传播展示中国文化。

基于这种认识,天津瓷房子承办了2016年11月19日晚在北京举办的2016“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向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使节及联合国、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中外企业家推介中国传统文化表演,传播中国声音。

在此全球外交官聚会上,瓷房子博物馆还聘请柬埔寨、文莱、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利比里亚、乍得等100多个国家大使及文化参赞为瓷房子文化顾问,希望能借助这些外国驻华使节的影响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瓷房子等中国文化标志,加深对中国的认知。

正因为瓷房子博物馆的无与伦比,巴巴多斯驻华大使代表北京国际外交官组织给瓷房子颁发了“全球最具文化风尚建筑奖”。

作为中国瓷房子博物馆馆长,张连志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瓷房子博物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保存者和记录者。

“外交官作为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使者,希望巨大的文化张力与视野交融,能让外交使节们对中国的再认知有一个新视角。”张连志说。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赛尔接受了瓷房子给予的礼物——中国传统瓷器,他激动地说:“瓷器是中国的符号。希望通过瓷房子,能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和天津。”

如今在天津,位于赤峰道上的著名建筑“瓷房子”几乎天天都会排起长龙,无数的游客慕名前来,只为一睹传说中的“瓷房子”的真容,他们中间,有不少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外国游客。

“这真是一座神奇的建筑,简直美轮美奂。”来自美国的迪克兰夫妇在中国朋友的陪伴下来参观瓷房子,他们抚摸着建筑上的瓷片,简直爱不释手,“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中国的文化所在。”

瓷房子,原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所建的法式洋楼,是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2002年,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裁张连志买下这所楼,为完成他多年漂泊海外、心系祖国的心愿,开始修建瓷房子。

7亿多片古瓷片,嵌入建筑物的每一寸;13000多件古瓷瓶、古瓷盘,古瓷碗;300多尊北魏、北齐、大唐等各个朝代的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明清时代的瓷猫枕;20多吨水晶玛瑙……瓷房子的价值,没人说得尽。

2007年瓷房子开业时,来自世界各地共50多位外国使节、参赞及夫人到场致贺。埃及大使发出感叹:“这真是世界的奇迹”。尼日利亚公使楚库拉惊呼:“瓷房子太漂亮了,真是惊人的艺术精品”。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曾指出,在天津这座万国建筑博物馆里,多了一幢由天津人自己创造的,非常出色的,别人无法克隆的建筑,这体现了天津的文化。作为天津文化名人,冯骥才不仅给瓷房子题写了馆名,还赠予一幅字:“瓷美楼奇”。

向中国陶瓷文化致敬

张连志不仅是一位收藏“狂人”,更是一位传奇人物:著名企业家、古玩收藏家,私人博物馆馆长、侨商会副会长、残联理事会理事、动物园名誉园长、名牌大学客座教授、天津人艺名誉演员,吉尼斯纪录创造者,慈善家……其头衔多达一二十个。

1957年,张连志出生于旧时天津“意大利租借地”的一个儒商世家。良好的家境、严苛的家教、儒商的氛围,奠定了他今后的人生之路。父母钟爱收藏,让张连志的艺术思维起源于传统,也最终回归于传统。

“我小时候就热爱文艺,跳舞、演话剧。”张连志告诉记者,小时候接触的东西几乎都是中西混杂的,小提琴、西洋乐、民族文化、古玩……这种异于常人的成长环境让张连志的思想里既有异域的奔放,又深具浓浓的中国情调,或许这也是后来他阐释含蓄古典的东方文化的原因。

文革期间,张连志目睹家中文物古董被抄,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以致后来他经商成功后,奔走海内外,斥巨资为母亲买回散失多年的文物。

“多年来,我到处搜淘古董,很艰辛,但也乐在其中。”他收藏的文物古董很快“泛滥成灾”,“堆满了各个库房,没地放。”后来他发现库存的文物经常会丢失,租给他库房的人却开上了豪车。张连志虽不在意却也有不安全感,他想到了往房子上贴,“这样都拿不走了。”

2002年,张连志买下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并对其外延进行大规模改造,并将其收藏的以汝、官、哥、定、钧窑为主,时间跨越元、明、清,种类以青花、粉彩、窑变居多的古瓷片、古瓷瓶、古瓷盘、古瓷碗、各个朝代的石雕造像,汉白玉石狮子,还有数不清的水晶玛瑙为黄荣良故居进行修饰。

“这是我作为艺术家的一种尝试,用建筑的方式坦诚地与世人相见,并借助我的工具和他们进行对话。”在采访中,张连志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艺术家”,他精心打造能吃的博物馆,构筑震惊世界的瓷房子,都只不过是童年时代梦想的延续而已。

的确,对于游客认为“像蛇”的一些造型,张连志笑言只是对小时候母亲编制品的一种仿造。被问及“有无详细规划”,他也坦言:“想到哪贴到哪,艺术创作还在继续。”

这种疯狂的行为让很多人“目瞪口呆”。对于外界对瓷房子价值等方面的非议,张连志直言不讳地表示:“很多外行乱说。”他也拒绝对作品进行估价,“我从创作开始就没考虑过钱的问题。”

虽然外界质疑、非议不断,张连志却看得很淡,他特别强调说:艺术创作越讨论越有价值,我不太在意争议,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的瓷文化,我很欣慰。

张连志同时认为,中国是一个瓷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度,但人们的认识还不纯粹,人心轻浮,只关注古董的价格,而没有真正关注其内蕴的文化,这很不应该。

冯骥才说,瓷房子的建造源自于收藏家近乎疯狂的想象,但喜欢不喜欢是见仁见智的:“艺术是可以讨论的,越讨论越有价值。就像当年我写小说《三寸金莲》,人家骂我一样。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时代,什么奇怪的想法都有可能实现,正说明瓷房子是当代艺术。这是过去中国所没有过的。瓷房子设计者对瓷爱之太切,他用了张扬的手法来造,寻求和别人共享。”

“瓷房子是我的艺术作品,也是属于全社会的文化财富。”张连志表示,“瓷房子”的建造是出于对中华古老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展现给世界的瓷片情书。

作为侨商和天津市政协委员,张连志的交际非常广泛,横跨文学、艺术、服装设计、媒体、政治等各个界别。他一片赤诚对待,话题也离不开“瓷房子”。很多人都是认可了瓷房子,才认可了张连志这个人。

张连志认为,瓷房子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张扬的个性。在他看来,在一幢老房子上贴满古瓷片,加以艺术创造,赋予老房子新的生命和内涵,是文物收藏的延伸,是对中国历史和陶瓷文化的敬意。

“房子上每一片瓷片都映照着我对天津童年的回忆,每一片瓷片都映照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光辉。”作为这幢瓷房子的设计师,张连志用他毕生收藏的古瓷片、古瓷瓶、古瓷盘,古瓷碗十多年如一日地贴在老房子上,赋予建筑新的生命与灵魂,甚至为了创作他摔断了腿也不退缩,用近乎疯狂的工作态度完成了瓷房子。

如今,瓷房子已成为天津市文化旅游地标建筑之一,每天都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游客,赶上节假日,甚至都有逾万人到访。

“这是我作为艺术家的一种尝试,用建筑的方式坦诚与世人相见。”张连志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瓷房子是艺术作品,也是属于全社会的文化财富,更是出于对中华古老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