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翁源旧时“撵祸猫”习俗


晚清以来,在翁源北部山区农村,流行着男女老少“撵祸猫”的民间习俗,寄托人们驱邪恶、瘟疫,盼望安康、吉祥的心愿。

每当村里流行瘟猪瘟鸡死牲口的时候,族中“老成”(有威望的长者)便自发组织村里一些男女老少,定下某日夜晚撵“祸猫”。

至其时,人们聚集在祖祠厅下门口,敲锣打鼓,使一人手持用稻竿扎成的“猫”,插上点燃的香枝,趁夜色看上去煞像一只“火猫”。因“火猫”象征灾星,故又称“祸猫”,必撵无疑。

戌时开始,持“祸猫”先行,锣鼓随之,众人随后,经屋场大街小巷,人声鼎沸,其声势不亚于过年游龙、换水盅。沿街转巷,均有人鸣放鞭炮。待队伍出屋场将“祸猫”撵至村外小河边,便将“祸猫”点燃,投入河中,或烧毁,或让水漂走。此时,有老者呼话:全村男女老少,都来驱赶“祸猫”;祸猫、衰猫、绝猫,雷打火烧水漂;保佑平安无事,全年风调雨顺;人丁头牲顺利,兴旺发达把灾消!

“撵祸猫”这一民间习俗自清末流传至“文革”前,确为热闹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