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市灌阳县,有这样一个传统古村落,于2016年,进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名录,该村大多数古民居的大门两侧及马头墙上,都书写有永久性楹联,被当地誉为楹联之村,这就是仁义村唐家屯。
唐家屯位于都庞岭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村落背靠都庞岭,覆面灌江,玉带(水系)绕城,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古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建筑大多顺应山势,依山而建,构筑了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
仁义村唐家屯,又叫”仙源洞蚌泥窝唐家屯”。唐家屯始祖唐世宾,按照唐氏宗祠上的楹联,“池如星月堤如带,山似屏风水似城”,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地上所建的古民居,其建筑主体和古楹联,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依然完整无损。
唐家屯虽然没有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但民居设计合理,呈阶梯状建造,纵横交错的村内古巷,错落有致,其建筑风格,独具岭南韵味。
从灌阳县城出发,沿着江畔蜿蜒的公路,行走5公里左右便来到了唐家屯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庄。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几栋新式的农家别墅,登上高楼,俯瞰整个村庄的全貌,但见四周高楼环绕下的古村落,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古建筑群纵横交错。悠深的古巷中似有人影走动,屋顶时有炊烟升起,田野上一群群鸭子追逐嬉戏,在夕阳的映照下,屯中古韵体现无余。
该村落保留百年以上明清时期古民居80多座。村落规划整齐有序,布局合理,是广西最具代表性古村落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建筑按坐西朝东设计,村口正前方设有一月牙形池塘——井塘,村正前方(200米处)南北两个小山岗(峦山凸和台上)间筑起一道高、宽约3米,长近200米,形似明代以前官袍上的玉带的弧形风水堤,从而使村落的地形由倒“U”变为长“O”形。村四周远山环抱,水绕全村,信手可掬。村落最初以祠堂为中心,以“双井字”巷道(四纵四横)将全村规划为二十五方块,每个方块为一宗建房用地,每宗地为一个独院但不单独设围墙。祠堂外二十四宗建房用地平分给六个房头(全村分为六大房每房四宗用地),在村落四角主道口设立门楼。
当年的6处古门楼多已不见,只剩下脚下的几块长条麻石上依稀可见当年大门的痕迹。村中的道路大多为青石板和五色鹅卵石“钉子”路,民居有的虽然破旧,但原汁原味,古韵犹存。村中依照“四纵四横”而建的古宅井然有序,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
村中千年古樟和古银杏交相辉映。经先辈精心规划经营,古建筑群房宅整肃,巷道平整,河堤、祠宇、古井布局合理,蔚为壮观。
古老皇室血统、叔虞后裔
周武王,姬姓,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古代明君。唐叔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
《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继位时还年幼,有一天和弟弟叔虞玩游戏,周成王将桐叶削成圭形,说把这块地赐给弟弟。君子无戏言,于是真将唐国封给叔虞。
叔虞被封唐国国君,其后裔以国为姓,这是唐姓来源的说法之一。后来,叔虞后裔中的一支迁至山东鲁国,这一支就是唐氏家族东鲁郡的“一本堂”。
宋代时,“一本堂”的“念八公”唐奭 [shì] ,任湖广零陵(今湖南永州)县尉(相当于公安局局长),后因战乱,迁至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昭仪。至今,在昭仪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昭仪“念八公”第十三代孙“唐世宾”,曾任河南鲁山县教谕(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四川渠县知县,退休后回到家乡灌阳,相中了一块神仙宝地,买地盖房,于是有了仁义村唐家屯,至今已经有近四百年历史。
桐叶封弟典故
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成语,典出《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史称“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又可称作“剪叶”,出自于《吕氏春秋》,这个典故与周公旦有关。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
周公旦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 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不过,叔虞长大后,励精图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 祠”。“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
唐代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虽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桐叶封弟”告诉我们:当权者应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