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定陶仿山山会


定陶,古称陶丘,历史上曾12次为国,8次为郡。自春秋至西汉的800多年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和战略要地,享有“天下之中”的盛誉。哺育了左丘明、吴起、谷梁赤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仿山、左山寺、范蠡湖、戚姬寺等众多人文景观。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以陶为天下之中,携西施弃官来陶,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号陶朱公,被后人尊为商祖,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被国家民政部、中国地名协会列为“千年古县”。

仿山山会发源山东省定陶县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曹国25代君王陵地,仿山古庙会便是民间百姓为纪念曹国第一代国君曹叔振铎而举办的祭祀活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仿山位于定陶县城西北7公里处,仿山景区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道路曲径通幽,新修了牌仿、小桥、流水,风景宜人。与现在相比,古代的仿山风景更加秀丽,庙宇成群,石碑如林。

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称焉”。明天启三年《仿山创建玉皇祠记》云:“山稽郡乘,曹叔之陵寝地也。以人力作阜……崇三十丈,延袤百亩。”平原上积壤之高大,仿佛如山,故称仿山。”

仿山从春秋时期建曹国王陵,至明清之际,仿山墓群之巅,历代所修庙宇有大小48座。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是仿山山会的日子,来自晋、冀、鲁、豫、苏、皖等省的商贾游客提前数日就来到仿山,十几万人之众云集于此,车水马龙,贸物交易,成为鲁西南及周边地区农贸交易的大型贸易场所。

仿山山会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最盛时连南京、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商人也来赶仿山会,来自苏、鲁、豫、皖、晋、冀等数省民众云集于此,商贾小贩,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人为抢占较好的摊位,每年一入农历三月就来仿山占地方,继而把货物运到仿山会场。仿山会场连绵五、六里,各类商品品种齐全,仅骡马一市每年成交不下上千匹,至于牛羊之类的牲畜家禽就不可胜计了。其他杂货、日用商品、儿童玩具,木料、农具等应有尽有。更有打拳卖艺的,跑马玩杂技的,说书唱戏的,斗鸡斗羊的,舞狮的,扭秧歌的,玩猴的,吹锁呐的,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捏面人的,吹糖人的,写鸟字的,研究周易八卦的等传统文化艺人,在仿山山会都能见到。

仿山山会在建国初期规模非常大,每天到会人数达二三十万人,到文革期间山会被禁止。上世纪70年代末,仿山和仿山会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仿山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投资,定陶县人民政府又投资在仿山东开挖了仿山湖,修通了通山公路,使仿山的景致更加优美,环境更适宜仿山山会的发展,先后修复了部分古建筑,再现昔日盛景。

仿山山会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悠久的传统文化,千百年之不衰,成就了鲁西南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而闻名遐迩。仿山山会是研究中原地区古代贸易物流交易、民风民俗活动的活化石。

如今,仿山山会以其众多的人文景观,优美的景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也为研究古代的商贸习俗提供了活体样本,具有很强的民俗研究价值和乡土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