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端午节习俗


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是山西省城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等。城市人杂,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晋北地区民间包粽子,浸米时水里要放些艾叶。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地方民间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等。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山西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曲沃等地是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万荣等地是采制茶叶悬挂门楣。一些靠河水草盛的地方,习惯在门上插菖蒲。还有的地方是门上贴钟馗面像驱邪。晋南一些地方,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端午节辟邪表现在家人安全方面,小孩子一直是重点保护对象,民间传有“端午到,戴香包”的说法。当母亲的要在节前用碎布做成禽兽、花卉等各种形状的小包,内装雄黄、苍术、香需等中药材及香料,称为香包。佩带在孩子身上。男孩多为老虎、狮子之类,女孩多为花卉鸟类。传说可以防止病毒人身。晋北一些地方还盛行用碎布、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取意人穷命大,希望孩子消灾免难,健康成长。

除香包外,还要用五色花钱搓成索,在神灵前摆供祈祷后,挂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称为“百索”,要戴够一百天方才解除。也有的地方是五月初一挂上,到端午节的早晨太阳出山前解下,埋在车辙下,意思是让铁车轮砸烂五毒虫。对于不会走路的小娃娃,做母亲的要抱到老年人的家里睡上一会儿,称作“躲午”。家庭其它成员,则是人人耳朵上戴一小枝艾蒿。妇女是将艾技插在头上或绾在辫梢上,还要用凤仙花色染红指甲。乡宁等地端午节,特别讲究在太阳出山以前,从河里提回一桶洁净的水,浸以艾叶,以供全家人洗手洗脸,据说可以辟邪驱毒。万荣等地在日出之前,上山或到田间采集枸杞、果木、车前子、茶叶等。经七蒸七晒后阴干,称为“百叶茶”。晋北一些地方,习惯端午节前置买一面新镜子,节日试新,全家人都照一照。

端午节前,晋南地区旧俗要逮回一只蛤蟆保存。端午节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可以涂抹肿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晋北地区端午节,讲究寻觅“金鸡头”。就是在端午节日出之前,蛇吃蛤蟆,刚吞进时,将蛇头剁下,让蛇头蛤蟆在一起阴干。据说是一种贵重药材,可消无名肿毒。但只是传言,实际很难找得。

端午节在一些地方也还形成庙会。寿阳县历史上有九大社团,举办阳坡庙会。讲究颇多,规模盛大。繁峙县五月初五日传统在玄帝庙上唱戏。

雁北地区的阳高县,在端午节有逛城墙的风俗习惯,当地称为“窜城墙”。历史上,店铺作坊各行各业在端午节照例放假半天,学堂师生全部休息。就连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小媳妇,在端阳节也要浓艳地打扮一番,自由自在地到街上逛上半天。这一日,周长九里的城墙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分外热闹。真可谓“男女老少齐登高,佳节观景乐陶陶”。转完城墙,照例要到城下的各寺庙祈祷一番。今天,则更多地是为了观赏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了。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新绛人用布老虎和面老虎迎接端午节

晋南布艺老虎虎虎生威迎端午。随着端午节临近,在山西晋南地区运城、临汾,人们加紧为婴儿和小朋友刺绣缝制或者在市场选购布老虎鞋、布老虎玩具、布老虎枕头、布老虎帽子、布老虎衣服、布老虎香包、布老虎被子、布老虎斗蓬等,以祈福孩子们平安吉祥,健康成长,喜迎端午佳节。据悉,当地在春节、元宵节等其他节令,也有为儿童做各种布艺老虎的民间传统习俗。

蒸虎馍迎端午。随着端午节临近,在山西晋南地区,城乡居民加紧捏制蒸老虎馍或是从蒸馍铺购买,在端午节敬奉先祖、祈祷平安吉祥。人们用当地独有的晋南小麦捏制的单头虎馍、双头虎馍、双胞胎虎馍、飞虎虎馍、卧虎虎馍等多姿多彩,神态各异,虎头虎脑的老虎馍,展示了当地流芳百世指尖艺术和舌尖上的精美美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过端午蒸老虎馍,敬奉怀念祖先,祈祷“平安、吉祥、和谐”是山西晋南运城一带群众敬奉古代诗人屈原和祖先流传的传统民间习俗和传统面食艺术。

新绛人用布老虎和面老虎迎接端午节

晋南布艺老虎虎虎生威迎端午。随着端午节临近,在山西晋南地区运城、临汾,人们加紧为婴儿和小朋友刺绣缝制或者在市场选购布老虎鞋、布老虎玩具、布老虎枕头、布老虎帽子、布老虎衣服、布老虎香包、布老虎被子、布老虎斗蓬等,以祈福孩子们平安吉祥,健康成长,喜迎端午佳节。据悉,当地在春节、元宵节等其他节令,也有为儿童做各种布艺老虎的民间传统习俗。

蒸虎馍迎端午。随着端午节临近,在山西晋南地区,城乡居民加紧捏制蒸老虎馍或是从蒸馍铺购买,在端午节敬奉先祖、祈祷平安吉祥。人们用当地独有的晋南小麦捏制的单头虎馍、双头虎馍、双胞胎虎馍、飞虎虎馍、卧虎虎馍等多姿多彩,神态各异,虎头虎脑的老虎馍,展示了当地流芳百世指尖艺术和舌尖上的精美美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过端午蒸老虎馍,敬奉怀念祖先,祈祷“平安、吉祥、和谐”是山西晋南运城一带群众敬奉古代诗人屈原和祖先流传的传统民间习俗和传统面食艺术。

端午节前,晋南地区旧俗要逮回一只蛤蟆保存。端午节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可以涂抹肿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晋北地区端午节,讲究寻觅“金鸡头”。就是在端午节日出之前,蛇吃蛤蟆,刚吞进时,将蛇头剁下,让蛇头蛤蟆在一起阴干。据说是一种贵重药材,可消无名肿毒。但只是传言,实际很难找得。

端午节在一些地方也还形成庙会。寿阳县历史上有九大社团,举办阳坡庙会。讲究颇多,规模盛大。繁峙县五月初五日传统在玄帝庙上唱戏。

雁北地区的阳高县,在端午节有逛城墙的风俗习惯,当地称为“窜城墙”。历史上,店铺作坊各行各业在端午节照例放假半天,学堂师生全部休息。就连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小媳妇,在端阳节也要浓艳地打扮一番,自由自在地到街上逛上半天。这一日,周长九里的城墙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分外热闹。真可谓“男女老少齐登高,佳节观景乐陶陶”。转完城墙,照例要到城下的各寺庙祈祷一番。今天,则更多地是为了观赏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了。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