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人居住的广大农村地区,做生意买卖的人一般有两类:一为走村串户的,叫行贩;二为街上开店的,叫坐贩。
行贩出门一般有忌日,大都遵照黄历说不宜出行就不出门。
挑担出门时忌见乌鸦,忌遇孕妇,扁担忌别人跨,哪怕是小孩跨也会大发雷霆,若遭女人跨就要更换扁担。
忌别人踩自己的脚后跟,说这些会带来晦气,会落人后,因此赚不到钱。
在商谈一些买卖猪牛的价格时,要说有零头数,意谓生意好做牲畜好养,没有尽头。还有卖猪者不给买者绑猪的绳,买牛者要给放牛娃红包才会解绳,这样买回的猪牛回家养才吉利。
街上的坐贩忌早上一开张的第一个客人不成交而去,故许多店老板对大清早有诚心购东西而问价钱的人,即使亏损也会忍痛给他,以图一天带来好财运。
店老板忌孩子或雇员坐门槛、手撑店门或玩弄算盘或反过来放算盘,说这样不利于做生意。
晚上收庄时打扫店铺,要从门口往里扫,忌往外扫,意为进财。
猪舌头因“舌”与“失”谐音,故要说成“赚头”;猪耳朵要说成顺风;买结婚用品若失手打碎要说,“先开花,后结子”的吉利话;买棺材一律称为“寿床”。还忌打听谁死了,送客忌说再来,去街上买药若碰上买棺材的也不吉利,故有“点茶(药)碰上买板(棺材)”的俗语咒人。
从这些忌讳中可以看出当时客家人生活在比较艰辛的环境之中,他们认为经商过程中的失利均由自己的行为不检点所造成,从不怨天忧人,只用一些忌讳来加以规范,从而寻找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