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遵化清东陵 清高宗乾隆裕陵


裕陵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如果说,清东陵得集明、清皇陵之大成,那么,乾隆皇帝的裕陵堪称清东陵之冠。

乾隆,是清代入关后的第四帝,25岁即位,在位60年,又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实际掌权63年零4个月,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裕陵自乾隆8开始兴建,历时9年,当时正值大清鼎励时期,国库充盈,财力雄厚,所以裕陵的修建极期奢华,尤以地宫为最。建陵时遍选天下美料,广招四海精工。陵寝木料选自川、广、云贵高原的楠木、杉木、石料采自北京房山大石,城砖烧自山东,金砖制于江苏,就连修陵时使用的土,也是选用纯质细腻,颜色纯正的“客土”。

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一、石像生设置8对,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骆驼、狻猊各一对,虽数量少于孝陵,但种类却与孝陵一样。

二、裕陵大殿东暖阁辟为佛楼,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宝。以后各帝陵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三、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建有三座规制相同的一孔拱桥,龙凤柱头栏杆,桥两端以靠山龙戗住望柱。这三座拱桥徒刑优美,雕工精细,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四、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 "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

裕陵的这些特征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笃信佛教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的反映。

裕陵地宫内葬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共计六人。

乾隆元年二月,对此时的乾隆皇帝而言,他的“万年吉地”的选址工作遇到极大的麻烦:自己百年之后是随葬曾祖顺治,祖父康熙还是随葬父亲雍正?

令乾隆为难的不仅仅是自身陵寝之所在,更关键的是自己的一念极其可能造成东陵或西陵的冷落,这对乾隆皇帝来说是何等重大的要事!

从现有的历史档案资料来看,乾隆皇帝对自己“万年吉地”长期举棋不定,既考虑过东陵,亦考虑过西陵,甚至还考虑到东西两陵的中间地带。

在乾隆三年二月十九日,乾隆帝命相度大臣和精通风水的堪舆家到永平府、保定府沿山一带以及东西陵、密云一带寻找自己的万年吉地。经过再三勘选,东陵境内的胜水峪作为上等佳壤被选中。但乾隆皇帝并未就此表态。

乾隆七年,乾隆派遣三泰、讷亲、哈达哈、海望、三和、阿里衮、张廷璐、德民敏及钦天监监正进爱等人再赴清东陵胜水峪万年吉地相度察看,经过这些人再次仔细勘查后,一致认为:胜水峪系昌瑞山右一脉,龙局尊贵,砂水廻环,朝案端严、罗城周密。龙翔凤舞,精神凝结于中区;星拱云联,象纬朝宗于宸极。百神胥护,宏开百世之模;万寿无疆,允协万年之吉。并且制定绘图于乾隆皇帝。在经过仔细勘查中,胜水峪吉地陵寝左右的风水砂山以及案山稍微低了点,便人工增补加高一点,达到了风水布局的要求。

同年九月,乾隆利用东陵谒陵之际,亲自查看胜水峪风水,甚是满意,随后定下了胜水峪作为自己“万年吉地”所在。

裕陵建筑规制格局自南向北依次如下:圣德神功碑亭、华表、五孔拱券桥、望柱、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拱券桥、下马牌、神厨房、井亭、东西朝房、马槽沟、三路三孔桥及东西三孔平桥、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裕陵神路的南端连接孝陵神路。

在讲述裕陵格局后,要注意这么几点:

一、在裕陵的圣德神功碑亭与五拱桥之间,有一座砂山。这座砂山的功能是在风水上起到案山的作用,而这座砂山是人工堆砌而成,在清帝陵是唯一的例子!

二、裕陵石像生共有八队,在清帝陵中除孝陵是居于第二,并且为了给自己修建石像生,乾隆为此打破祖制,为祖父康熙景陵,父亲雍正泰陵增补石像生!

三、裕陵隆恩殿后有一条排水的小河,那是玉带河。在玉带河上修建了三路一孔拱券桥,也就是俗称的玉带桥。这座玉带桥是清帝陵中玉带河唯一建有这么精美的拱券桥!

四、在裕陵地宫墙壁和四道石门上,雕刻四大天王,四大菩萨,八宝纹饰,五方佛,二十四佛,三朵大佛花,梵文藏文字体的佛经等精美的佛教神明和经文!

裕陵修建完成后:奉安以久的孝贤纯皇后梓棺、哲悯皇贵妃金棺、慧贤皇贵妃金棺在乾隆十七年入葬裕陵地宫。淑嘉皇贵妃金棺于乾隆二十二年入葬裕陵地宫。

孝仪纯皇后金棺于乾隆四十年入葬地宫(孝仪纯皇后死于乾隆四十年,当时是以令懿皇贵妃身份葬入地宫,后其子永琰被立为皇太子,追谥为孝仪纯皇后)。嘉庆四年九月十五日,乾隆皇帝入葬裕陵地宫。

裕陵地宫被孙殿英盗掘时,乾隆皇帝棺椁顶在石门上不让孙殿英部进入盗掘,因无法撞开石门,孙殿英部下遂用炸药炸开石门。

令人称奇的是地宫虽然有积水,但积水的浮力不足以让被龙山石固定在棺床上的乾隆棺椁移下棺床顶住石门,而且在地宫包乾隆及后妃在内共有六口棺材,但偏偏只有乾隆皇帝棺材顶在石门上,并且还是被用龙山石固定在棺床的状态下离开棺床顶住石门。

1977年清东陵文物保护单位清理裕陵时,同样也是乾隆皇帝棺材顶住石门,不让清东陵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地宫!后工作人员在清理裕陵时发现清皇室收敛之后的裕陵曾经再一次被人盗掘,但这一次的盗掘时间和人员令无从得知!

孙殿英盗取裕陵事发后,溥仪派遣宗室遗老赴清东陵裕陵收敛善后。

在赴清东陵裕陵善后收敛乾隆以后妃遗骸的遗老宝熙与陈毅记述到:8月20日午后,先觅到了一具未被损坏的女尸。

宝熙记其容貌:“敬审其面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后这具女尸经宗室遗老推测鉴定后一致认为乃孝仪纯皇后遗体。

(据当地一位乡民述说,有两位士兵掀开一具棺木,宫装峨峨,绚丽涵秀,美晰如生,瑁簪珠履,九色斑龙。两人打算抬出棺外,扒下这件满缀珠翠蟒袍,哪知尸一离棺,仿佛听见一声呻吟,玉容微粲,两人吓得胆裂魂飞,立刻瘫在地下,不但神志丧失,而且口不能言。)

陈毅:自七月初五日(公历8月19日)于石门外拾得肋骨一、膝骨一、趾骨二。初七日于隧道砖石中拾得脊骨一、胸骨一、色皆黑。十二日又于石门旁拾得踵骨一。检验吏审识胸、脊二骨为高宗(乾隆)主体。 七月十四,五日于地宫泥水拾得骸骨甚多,皆散乱不可纪理,然仅得头颅四,其一连日遍觅不见,诸臣情急无策。至十六日疑石门所压朱棺内或有遗髊。乃募人匍入探之,果得头颅一。命检验吏审视,确为男体,即高宗也,诸臣始稍慰。下颊已碎为二,检验吏审而合之,上下齿其三十六,体干高纬,骨皆紫黑色,腿及脊犹粘有皮肉。大体虽具,要肋不甚全,又缺左胫,其余手指,足趾诸零骸,竟无从觅。

通过这些记述中可以得知经过孙殿英和土匪流氓的两道盗掘后,乾隆及后妃五人遗骸早已是被弄得七零八落、散落不堪、尸骨不全,以至于乾隆皇帝除主体骨骸寻回外,其四肢骨骸不全,而且由于浸泡水中时间过长,尸骸均呈紫黑色!而后妃遗骸则寻十得其二三,可谓是凄惨无比!另得知乾隆皇帝牙齿竟然有异于常人,牙齿竟有三十六颗,不能不让人感觉惊奇!

最后决定除孝仪纯皇后自敛一棺外,乾隆及后妃五人共葬一棺。

重殓之后后关闭地宫第一,第二,第三道石门,填砌隧道,封闭地宫的盗口。

1978年经过清东陵文物工作者的清理修复后,裕陵地宫对外开放,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