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按说“三羊开泰”,年初四是一个好日,但北方中原汉人却多有“红羊劫”的忌讳,认为是日出门方方不利,在劫难逃。在客家地区,年初四是一个昭示“四季平安”、“四通八达”的吉祥日。按北方民俗,年初四灶神要查户口,因此不宜外出。而对于客家人,这天却是灶君王爷从天上述职回来的日子,因此便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等神”、“迎神”民俗。
江南各省民众也都在年初四“接灶”,在家虔诚祭拜,把腊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送上天的灶神接回来。明代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平湖县志》载曰:“四日设粉饵祀灶,曰接灶。”黄河流域的河北、河南等地,在年初四则有拜墓祭祖的风俗。
福建莆田、仙游民间年初四、初五有“做大岁”习俗。每年正月初四那天,莆田、仙游民间家家户户重过一次年,俗称“初四做大岁”。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出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兵到,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做岁。后来,为纪念莆田这一段悲惨的日子,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做岁”,时间拖得太长。于是,莆田民间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围炉),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若在二月初二才“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改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
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客家送灶神上天、过“小年”。灶君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一年善恶后,须在年初四那天回到人间,继续享受人间香火,并执行及考核人类的祸福、善恶。因此,人们便在这日接神。客家则称之为“等神”、“迎神”或“漾神”。
举行“等神”、“迎神”仪式时,要将“神台”放在院中,置“百份”于案上。“百份”亦称“天地”,上绘有天地间诸神像。“等神”仪式必备的祭品有三牲、水果(三样或五样)、茶三杯、糖果,也有用酒迎接灶神的。客家接送灶神一般按“早送神,晚接神”原则进行,即天刚亮就祭灶,送灶神上天言自家好事,而接灶神则多在下午四点以后,甚至太阳下山以后,最早也是中午时分开始。
“等灶神”仪式需烧金银纸钱,必备纸钱有大寿金、寿金、福金、神马、甲马、天兵。
客家“等灶神”祭祀、礼拜仪式步骤基本如下:
安置神台:把神台安放在院中或房前。
摆放祭品:将三牲、水果、茶或酒、糖果摆上神台。
焚香点蜡:点亮喜庆的红蜡烛插到香炉中,焚烧线香。
燃放鞭炮:将长长的鞭炮挂在门前竹篙上竖立起来,点燃鞭炮以告知灶神,迎接灶神的祭祀即将开始。
作揖礼拜:微抬首,当天作揖礼拜,三次乃成;将揖拜用过的线香插到香炉中。
宣读奏表:较隆重的“等神”仪式还要填写《接神文》(即“上表”),将自己或一家的心愿、祈福写进《接神文》中,在作揖礼拜之后,由家长默念或低诵文表,家人肃立一旁倾听,心中默默祈祷状。接神奏表宣读完毕后,即点燃焚烧。接下来便是焚烧纸钱,敬献茶酒。
拜祭灶台:将灶神从天界接回来之后,送灶神回灶台镇守厨房,主持一家人一年的吉祥与安康。拜祭仪式是将原来摆放在神台的祭品摆放到灶台上去,接着点蜡、焚香、礼拜、烧纸、敬献茶酒。
安放灶神:将灶神塑像或灶神画像稍作清洁,表示灶神神位已经安稳,不再频繁劳顿。安神仪式后,再燃放三个“地炮”(一种猛烈的散装大鞭炮),表示整个“等灶神”仪式结束。有些地区的客家人在“等灶神”仪式结束后,还顺便祭拜祖先,一家人在神坛前行叩首礼,并祭拜家中的祖先画像。
潮汕地区祭拜灶神尤为繁杂,正月初一、二、三至初四都是“灶神回凡间”的日子,都要日日虔诚拜祭灶神,而潮汕客语地区仅拜祭年初四。故客家有句俗语:“做神要做福佬神,做人要做客家人。”潮汕地区的福佬人尤其崇拜神灵,新年期间一日三餐都焚香礼拜,其它时间也是早晚各焚香礼拜一次。相比之下,潮汕地区的客家人则既虔诚祭拜神明,也非常务实,讲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比如传统的福佬人早餐爱吃白粥,即便新年期间也往往如此,而周边的客家人则“三餐吃干饭”,富裕人家更是三餐享用大鱼大肉的美味。
年初四从天庭启程回到人间的神明,除了灶君王爷,其实还有其他主要在人间供职的许多地方神,如土地神、龙神、河神、山神、猎神等。据云,年初三是“万神都会”的日子,与会之后,神灵们便纷纷回到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保境安民的神圣职责。而众神其实都是年初四动身会人间,而年初五早上才回到自己的神位。正因为如此,客家人年初四对灶神的祭拜重在“等”灶神回到自己家里,继续主管自家一年的福运。
潮州地区海丰客家年初四夜里,家家户户要彻夜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等灶神时刻回到家来,那缸水就叫做“等神水”。客家的“水”乃“财”的代名词,灶神从天庭回来势必给家中带来滚滚财运。
台湾客家年初四“接神”则在下午四点之后,家家户户都要供上牲礼、水果、酒菜,并且焚香、点烛、烧金,以及燃放爆竹表示恭迎,同时要烧全副武装的“神马”、“甲马”、“天兵”,以迎接诸神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