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泉:蒙古族珍稀祭祀现象


祭泉,在蒙古族祭祀文化中是十分难得的珍稀现象,然而,在鄂托克旗查布苏木的敖伦布拉格至今仍然较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

在这方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敖伦布拉格草原上,留下了远古时期难以计数的恐龙活动的爪印和尾印痕迹的化石;流传着成吉思汗远征西夏,曾在这里整军、打造兵器的史迹;而今这里又成为享誉全球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原生基地。祭泉的传统习俗,就是从这里萌生传承、历数百年而不衰。

鄂托克草原的西边,原本是个干旱缺水的地区,间或有水也是苦水难饮。不知在何年何月这里却冒出了108眼神奇的泉水,于是,在这个地区的喇嘛中形成了规矩,凡是有志佛门,笃学修炼的弟子,必须要发下宏愿到这108眼泉水的每眼泉边念经礼佛一日,只有修完这门功课,方才能早入佛学正道修成正果。这里的牧民更视泉水为大自然的神圣所赐,奉为“洛素伊金”(水神),对之供奉祭祀顶礼膜拜,祈求神泉永远滋润草原大地,永保草畜兴旺,人丁平安。

不知从何年起,在神泉旁每月逢五必然要有人来祭祀。乌仁都西大山里的迪雅阿贵庙喇嘛在这里修庙,对修炼念经的喇嘛调度管理。祭礼活动则由附近的几户牧民主持。

去年金秋盛季,笔者亲赴神泉考察,只见该地平坦开阔,地广人稀,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河川式滩地,茂密生长着一簇一簇半尺多高的红色、绿色和黄色的当地人称作“布德尔”的草本植物,一群肥壮的骆驼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昂首远眺,成片的羊群静静地散布在色彩斑斓的草丛之中,飞鸟低徊,长空静寂。泉眼就分布在这美丽草滩的边缘,细细的泉水如涌如渗从沙缝中流出,缓缓向前,在阳光下反射出一条亮亮的光带伸向远方,融人多彩的草原。眼前一棵神树上披挂的哈达在微风中飘动,昭示着这泉水的圣洁。

在神泉附近,查布文化站长巴特尔带着我们拜访了主持祭泉的65岁老牧民巴扎尔嘎迪。他告诉我们,解放以后几乎没怎么搞祭泉活动,只是在清明节时有些人自发而来,简单地祭一祭。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政策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大家在放羊时聚在一起议论要恢复这个活动,于是,在泉水附近垒石建了一个敖包,于1994年重新开始了祭泉活动。

现在祭祀神泉,选择在农历5月19,每年举行一次。届时远近成百的牧民自动蜂拥而至,或乘骑、或赶车,带着肥硕大尾的羊背子、饼子、鲜奶、美酒聚集到一起。祭祀在上午开始,主持人以巴扎尔嘎迪为首,率领众人叩拜“洛素伊金”,熏香燃柏,泼散食物,绕泉祭洒白山羊奶和红牛奶、美酒等,还有数位喇嘛在敖包旁披红袍,执手铃,闭目诵经。

祭祀活动按旧制要举行5天,现在集中在一天进行,除诵经祈祷之外还要举办“那达慕”活动的摔跤、赛马比赛,商贸活动购物交易都很红火。如今传统的祭泉习俗活动,与广大牧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相融和,展示着新生活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