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进度问题。我们一起练琴的约定和《三年练琴规划》,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指点。在一些论坛上,大家的评论也多种多样。对于那些不理解、冷嘲热讽的,我的态度是"不争论,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昨天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委婉地提出质疑,我一反长时间的沉默就回敬了几句。我想我说的话并不只是对他而言。
他说"晕~我拉了10多年,还没碰帕格尼尼呢"。我回贴说:我也有点晕,拉了10年琴,像帕格尼尼随想曲13、20这样的曲子也不敢碰,可能吗?也许小提琴的教学有独特的规律,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成人爱好者。但我想假如一个大学英文系的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学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连莎士比亚全集的原版都不让看,自己连翻翻都不敢,这合适吗?请各位好心的朋友看清楚,我说的是"比较完整拿下中外最著名的这两首乐曲。能拉就赢了,不期求你拉好。"注意"比较完整"、"能拉就赢"、"不期求拉好"这几个词。我知道要真正能拉这些曲子,没有个8、9年功夫是达不到的;要拉好,可能大多数人(包括专业的学生)一辈子也不行。那么有人可能会说,笨笨磕磕地拉下来,又有什么用?我想成年人学琴肯定有时间、精力和身心方面的局限性,但成年人在三年时间内不会像孩子一样满足于可以拉出几个好听的曲子,我们还要知道这个领域里到底还有些什么东西,我们不期望去完全掌握,但我们想知道。因而选择去拉这两首曲子的目的就是"打破小提琴的神秘感,同时不失敬畏心"。
在此,想进一步说明,三年后我们到底能把原版的《梁祝》、《流浪者》拉到什么水平。我想举个例子,在约定和大家一起练琴的朋友中,有位叫clarezoe的,是位大三的学生,它的博客是《与您相约》。一个月前她对小提琴根本不懂,然而她经受了繁忙的考试压力,超进度提前把《大海啊,故乡》这个曲子拉了下来。她的博客上有录音。虽然拉得还不熟练,但已经基本像个样子了,反正比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拉得好。我也非常欣赏她的做法,录下来大大方方地给大家听,给自己听。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敢于面对自己和大家,才能有自己的实际进步。这也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人生态度。我相信,如果她能坚持,那么三年后她肯定能把原版的《梁祝》、《流浪者》也拉到这个程度,并且能对自己将来的拉琴有个很好的方向和定位。那时候她再拉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乐曲将会是游刃有余,而这第一个录音,将成为她一生中永远美好的回忆。
举clarezoe这个例子,还有个目的就是想说,我们的进度整体上已经是属于速成的了。如果在各阶段自己再加快进度,那可能就有些欲速则不达了。我观察clarezoe的速度就有些快了,她实际练琴时间加一起根本就不到一个月。另外,在练琴中还有这样的客观现象,那就是如果我们连续3天没练琴,往往需要重头再来。没有必要赶规划中的时间进度,那只是个参考。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把训练内容练好。大家也许看到了,今年上半年把换把练完,整个下半年全是复习。因为我认为上半年的内容完成,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已经属于会拉琴的了,而且程度也不低。很多人可能走到这里也就满足了,因而为了巩固这个程度的技能,我设计增加半年时间复习。攒足了劲,再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