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音、呼吸和换声


      对于声乐演唱而言,正确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的歌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练声的方法只有一种。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声乐教师,他们教出了无数的方法正确的歌手,但是他们的方法却是不尽相同,乃至大相径庭的。这是因为针对嗓音条件不同、对声乐艺术认识程度不同的学员,必定需要不同的方法启发他们进步,从而逼近最终目标。但是这些方法我以为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方法类似我国的中医,讲究整体,他们从整体的声音效果出发,教学员慢慢的学会自我调节,从而得到正确的声音。另外一类则讲究分析,他们把发声的技术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从得到一些比较规范化的训练方法。这两类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咽音就属于后一种。对于后一种来说,它的缺点在于如果对技术、技巧分析不全面,便会造成方法的机械,不容易创造艺术个性。但是它也有好处,一是教师容易教,二是,如果学会了,声音的技巧进步相对快一些,也不容易退步。
      简单地把咽音理解为咽共鸣,是不全面的。咽音虽然需要咽部形成共鸣腔,但是这个共鸣腔并不是简单地起到给声带震动以共鸣的作用。如果要打个比方,那么咽音的发声和管乐器有些类似。声带起到是簧片或者笛膜之类器件的作用。因此,咽音对于气息要求非常严格,气息必须有相当的控制能力,必须十分平稳定,才能够使乐器发声,这里的乐器不仅仅是声带,更是声带、整个喉腔、咽腔和上声道的组合。所以咽音在教学上开始也特别强调了气息的训练,林先生推荐的是传统戏曲中常用的“蛤蟆气”的训练方法,我想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训练气息,目的都是锻炼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而这个控制能力大家都知道其实是通过呼-吸两大肌肉群块之间的对抗而得到的。而咽腔的调节则可以起到所谓的“抑制气息”的作用。咽腔开大一点,同样的对抗力度就会让气息强一点,如果把咽腔调节的细长一些,气息就会更加轻柔平缓。林教授认为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咽腔都是形成比较长,但是也比较粗的管子。这样一方面共鸣时低频泛音多,造成音色上“暗”的效果,另一方面,它的气息相对于一般所谓民族唱法也显得更有控制,即更“深”一些。
       因此,如果能发出咽音,至少说明你有了控制气息的能力。这也是为甚么有些人学习咽音不成功,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好的呼吸方法,就急于练习咽音,结果反而造成很重的喉音。也就是有些人说的喉音之重”令人发指”。但这个并不是咽音练的太多,而是练错了。
关于换声,可能有许多说法,有的说法不承认换声。比如P.M.马腊费迪奥医生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里面提出”自然的歌唱“,就否定了声区的概念和换声的提法。这种提法有他的道理,因为对于歌手而言,最好的状态是不自觉地渡过换声,叫人听不出一点技巧,因此教学的时候能不提换声,就不要提,不应该额外地给学生心里暗示,把没有换声现象的学生真的暗示出换声来,那是一种罪过。但是很显然换声现象至少对很大一部分学员来说是存在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否认声区,否认换声是不够严谨的。通常的说法认为换声是声音重机能和轻机能的转换,或者说过渡。而在林俊卿教授的书中则更具体地划分了不同音区的声带机能,在不同的声区间过渡,都需要自觉不自觉地对声带技能作调整。我以为这两种说法是相似地,也都是比较科学的,只不过前一种说法从形象到形象,适合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后一种分析的味道浓烈,对于不详细了解嗓音发声机制的人而言,可能有害而无益。咽音练习,也并不只是练习高音,实际上咽音练习可以从最低的气泡音开始逐步过渡到中低音区的咽音,再到高音区的咽音。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练习了各音区间的声带机能——在中低音区拉长声带,逐渐过渡到高音区的声带缩短、变薄,最后发出所谓”啸声“--或者叫纯假声。因此咽音对于解决换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可能有一些人还是觉得咽音并不能解决换声,他们一部分人也并非凭空到来,有一些人也是听过学习过咽音练声方法的人歌唱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 咽音在中国虽然是林俊卿提倡并研究的,但据林教授自己说,这实际上是意大利人古老的秘方,这样一种方法近代的继承者有卡鲁索和吉里两位大师。正如大家所说,帕瓦落地等人不了解,也没有应用咽音于自己的歌唱。这实际上造就了古典美声和现代美声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卡鲁索并不完美。已故的沈湘老师曾说,”实际上,卡鲁索并没有很好的highC,有一个录音到了highD,他掺了一点假声,听起来和前面的音就没什么关系了"。到了这里,我想关于这个疑惑的解答就有一些头绪了。
       因为咽音很注意声带机能调节和共鸣腔体调节的配合,因此它很省力,可以保护嗓子,乃至治疗嗓音疾病,但是现代美声要求highC上带上很浓的胸声,以求和中声区的声音效果统一, 因此两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声音上有了区别。前者讲究唱者过度自然,轻松,那么对于一些有着男中音声带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高音必定参杂较多假声,因此可能在声音效果上反而不够一致。而后者则要求整个声区的声音色彩十分统一一致,唱者的感觉是次要的。因此,用后者的观点看,前者解决换声的效果就未必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