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少年——金利来王曾宪梓


  1934年2月2日,曾宪梓出生在梅州一个贫苦的侨眷家里。曾 姓在客家姓氏中算不上一个大姓,属于比较贫困的家族。
曾宪梓的父亲曾荣发,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勤劳朴实的客家人。
他满怀希望跟哥哥曾桃发下南洋闯荡。几年之后,曾荣发的事业开 始有了起色,并和哥哥定居在泰国,一边做些小买卖,一边经营两间 小百货公司。极度的劳累使曾荣发患上了糖尿病,他整日忙于生计, 顾不上看病吃药,不久便病逝。
  那一年曾宪梓才4岁,还不知道失去父亲的痛苦。他和9岁的 哥哥曾宪概,在母亲的拉扯下,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艰苦的生活使 小宪梓深切地感受贫穷的滋味,面对困境他总是捏紧拳头暗暗发誓, 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做人,一定要过上富裕的生活。
  1945年,抗战胜利后,年仅16岁的哥哥曾宪概走上了父亲当年 的道路,跟着叔父一家去了泰国。家里只剩下小宪梓和母亲相依为 命。
  小学毕业后,母亲实在供不起小宪梓读书了。为了分担生活的 重压,不到12岁的小宪梓开始放牛砍柴、下地耕田,做起了地地道道 的农民。直到1949年解放,在土改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小宪梓才得 以重新入学。
  经过几年的努力,曾宪梓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梅县重点中学 ——东山中学。第一次高考,曾宪梓落榜了,迆决定重新开始,第二 年再次参加高考。经过一年的苦干,他终于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
  人学不久,中山大学便加入到抢修铁路的工作中。由丁一二百 斤重的石头十分重,扁担压断了一根又一根,没有工具,抢修工作不 能如期进行。曾宪梓非常及时地发挥了他的一技之长。
  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一家竹器店,每有空暇,他总 喜欢到店里去看看,没有多久就掌握了其中的诀窍,没想到现在居然 还派上了用场。曾宪梓马上砍竹子,做成许多扁担箩筐,使工作顺利 完成。
  劳动结束后,学校的基建工作还需要箩筐、扁担,因为这一次是 曾宪梓利用休息时间编织的,所以学校主动支付工钱,每做一担5角 钱。曾宪梓利用空暇时间,在宿舍里不停地做,赚的钱寄回家里,为母亲和妻子帮补家用。
  半年后,学校有人提意见认为曾宪梓的钱挣多了。曾宪梓非常 尊重这些意见,就没有再做下去。但没过多久,曾宪梓又闲不住,便 开始用空余时间写钢板,刻讲义。他起早贪黑,不停地干,不仅学习 成绩好,而且钱也赚得特别多。在当时,一个大学助教,月薪不到60 元,而曾宪梓刻1个月的钢板,月薪可以超过80元。
  因此,又有人提出异议曾宪梓太会赚钱!”、“曾宪梓的钱赚得 太多了”。
  既然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这样贫苦地过日子,曾宪梓认为自己也 不应该挣这么多的钱,所以也就停止了刻钢板的课外活动。
  1961年秋,曾宪梓从中山大学毕业。因为妻子黄丽群在广州一 家公司从事会计工作,所以曾宪梓留在了广州,分配在广州农业科学 院的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