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旅生涯不是梦——景泰蓝王陈玉书


    陈玉书生于印度尼西亚,I960年回国,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历 史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一所中学教书,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地过了几年教书匠的生活。
  “文革”风暴席卷而来,像他这种祖辈寄居国外,自己又在印尼生 活了近20年的人,立刻成为揪斗、专政的对象,在身心备受折磨的情 况下,他决定逃离大陆,伺机出国。
  经过几年的努力,’1972年陈玉书终于离开了混乱的内地,赴香 港谋生。赤手空拳的他只能靠卖苦力维持生活。他当过地盘工人、 仓库管理员……
  有一次他失业了,碰巧太太又怀孕了,恶劣的环境下无法再哺育 一个小生命,只能忍痛打掉孩子。
  一天,陈玉书偶然来到维多利亚公园,正好看见一位少妇在为孩 子荡秋千。她体弱无力荡不起来,陈玉书上前帮了她一把。没想到 这一把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原来这位少妇的丈夫是印尼驻港领事馆的一位高官。她得知陈 玉书原来曾是印尼人,热心地把他介绍给丈夫,她丈夫为陈玉书谋到 一个能为印尼商人办理签证手续的职位。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陈玉书立即投身于商场。他经营过茶 叶,推销过收音机。1975年,急于求成的陈玉书在两位港商的安排 下,与台商做生意,购买台湾涤纶布销往大陆,数额高达400万美元。 不料港商与台商勾结,存心骗钱。当陈玉书在海关开仓验货时,惊得 目瞪口呆,原来髙价买来的全是废布。
  辛辛苦苦赚回的老本,一夜间化为乌有,但陈玉书并没有丧失信 心。他客观地评价这次失败说:
  “如果对方不骗我,我肯定能赚到可观的美金,可惜下注下错了。”
  陈玉书自被骗失败而蛰伏了一段时期。1979年,中国拉开了改 革开放的序幕,为全世界的商人提供了许多发财机会。陈玉书来到 北京购买了 50000元港币的景泰蓝。虽然他深知景泰蓝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结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但是这一次做生意,他还是有些提心吊胆。可喜的是,这些景泰蓝十分抢手,一到香港便脱销了。
  陈玉书乘胜追击,又与北京景泰蓝经营部订了 30万的合同。不 料行情逆转,费尽气力也难于销出。但他仍不气馁。他知道在形势 不利时,越是保守,越是死路一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搏击。
茵肢沲决然“盧银声势逆帘丽上,hi弄了 4闾景泰蓝专卖语,还大 作广告。
  虽然每月的销售额只有40来万港币,各项费用就耗去20万,但 是这次面临破产的赌博达到了吸引大批顾客、行家注意的目的。
  1982年景泰蓝市场越趋萧条,北京工艺品公司库存的价值1000 万人民币的景泰蓝滞销,当时曾有几批港商想趁机低价进货,但一见 数量如此庞大,都知难而退了。陈玉书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 会,他深信景泰蓝绝不会长期滞销,不久将会解冻成为热门货。如果 买下这批货,等于把北京的仓库搬到香港,他将成为全世界的景泰蓝 供应商,所获利润难以估计。
  陈玉书订下了全部货。市道果然不久回转,陈玉书的景泰蓝连 销店的销售量迅速扩大,他打响了存货最多、品种最全、货真价实的 景泰蓝金字招牌,大获全胜。
  陈玉书又投资在国内建厂开发景泰蓝新品种,要求产品趋向日 用化、实用化。不久,一批批别致新颖的景泰蓝作的灯罩、鸟兽等产 品,一面市立即被抢购,并打入国际市场,吸引了海外大批订单。陈 玉书成了闻名全港的“景泰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