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网络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使我们的教育具有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它使教育思想、内容、形式、方法引起了重大变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一、高新为准,彰显特色,创造网络化学习环境
“领先一步,就将领先一个时代”。近年来,我校的计算机和网络配置以高、新为标准,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多方筹资,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早在1995年,我校就从一年级全员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时至今日,学校共筹资300多万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五个第一”,即:第一个建立校园计算机局域网,第一个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网,第一个建立校园电视台,第一个建立校园音像电子馆,第一个建立了校园网站,创造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环境,抢占了基础教育的制高点。
学校以计算机网络中心控制为枢纽,装有IBM服务器和路由器,进而辐射全校各室总计365台计算机,联成了校园局域网,并且申请ISDN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在多媒体教室,运用媒体挂制技术,教师可以建立虚拟网络,师生之间互发电子邮件,在线浏览或网页下载,链接网上名校,实现远程教育。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调动教学资源库资料,自己设计并制作教学课件,然后通过校园局域网供教师随调随用,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为57个教学班每班教室配备了一台29寸彩色电视机,联成校园电视网,并同县有线电视台联网,实现有线电视班班通。学校雏鹰电视台定时、定期为孩子们开设了“火炬之声”、“校园快讯”、“佳作赏析”等栏目。学校的音像电子馆先后购进1000多种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等学音像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的网站主页,涵盖了名校风貌、校长风采、名师荟萃、教改视点、教育科研、课件集锦、校本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人民教育》2002年第5期对我校如何开设信息技术作专题报道;“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课题已作为省电化教育馆“十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立项。
二、人才为本,科研先进,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建设一支观念新、素养高、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关键。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整合过程中着力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必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我校在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过程中,坚持分层次进行不间断的培训,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施行,全方位体现,分阶段考核验收”。从初级班到提高班到课件创作班,让教师们都能掌握计算机课教学平台的常规操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首先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1)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多媒体硬件设备的操作,熟练使用常见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其次满足教师两个需要:一是配套设施满足教师制作课件使用的需要。二是满足教师尽快掌握制作课件技术的需要。这样,通过全员培训,学科指导,任务驱动,有效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三、质量为根,优化实质,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
教育工作的实质,就是把先进的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领域中,进而转化成生产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过程中,以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和潜能整体优化为目标,紧紧抓住21世纪国家将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发展的良机,把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研讨、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其实质就是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创新的教育模式。我校重视从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整合,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作用,我们做到:
语文:让学习的道路“宽”起来。课程整合实验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声像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借助鹏博士教学软件或网络中课件资源,把语文课堂教学的识字、学词、阅读、理解及写作变得生机盎然,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去体验、去获取。例如:《小小的船》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需要让学生理解月儿和船的相似点是“弯弯的”、“尖尖的”。教师此时运用课件展示:只见美丽的星空中是弯弯的月亮,天底下是小小的船。用鼠标点击地上的小船,通过动画效果看到小船慢慢与月亮重合,这分明表现出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是多么的相似。教师边演示边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看着演示,读着课文,学生顿悟,作者把弯弯的月儿比喻为小小的船,是多少恰当啊!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的心情,让他们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
接着,教师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份有一定创意的语文作业,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打出课文的全文,并配上相应的图画。爱动脑筋的学生画了与课文插图不一样的图案,令人耳目一新。教师再通过TP-2000(服务器),把有创意的作业展示给全体学生看。教室顿时像炸了锅假的议论开了,师生一起交流,互相启发,即评即改,使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反馈学习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数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概念、推理过程,同样可以“动”起来。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还使学生发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锥体体积公式时,需要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等积的三棱锥,以前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棱柱,然后用彩色粉笔划分成三个,成者再取出一个,但这样做费时间又欠直观,而用多媒体一边缓慢分割、转动,一边教师进行点拨,这样既省时间又能弥补部分学生想象力较弱的难点,较好地突破难点,掌握疏导进程。
英语:让学习的活动趣味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简单、枯燥而又难学的英语课堂,在动画环境下变得趣味无穷。学生可以边观赏可爱的动物造型,边聆听模拟对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消化课本的知识。同时,我们在校园主页上开设英语角BBS、英语语音聊天室等,让学生进入英语环境学习。
美术:让想像的空间立体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影响并实践于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现代化教育技术与美术课整合的最好体现。宽带校园网络环境存储的大量动画、影像、图象、图形等,为美术课的教与学提供了多角度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画图板、金山画王、图片处理、图片编辑、三维动画等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再次为美术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教三年级下册《图形的整理》一课,教师安排学生利用放大镜工具、取色工具来擦去多余的线条,进行填色练习,要求学生完成“漂亮的蘑菇房”的图形整理。从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出发,这种教学设计和要求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能同时关注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的个性需求呢?传统的方法往往只能折中,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教学,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或发E-mail,或BBS上贴帖子,获取放大镜工具、取色工具的使用知识和动手技能,完成给“漂亮的蘑菇房”整理填色的任务后,有的学生又在网络环境中获取相关图片,进行添加练习,形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完整图画,表现了多种多样的主题。如“我爱我家”、“家乡绿了”、“草坪上的新家”等,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个性,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储存能力。
音乐:让流淌的歌声可视化。有了校园信息技术环境,音乐课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架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网络上的一个个小游戏,童话故事中的7个小矮人变成了小音符,生动活泼的情境,使本属听觉的音乐可视化,使流淌的声音变成了流动的画面。
总之,我校以创造现代化教学环境为前提,以建设现代化教师为根本,以构建现代教学模式为重点,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进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创造网络化学习环境 拓宽教育新空间地 址:邮 编:362400
作 者:陈培生 黄晓青
电 话:0595-3222696
传 真:0595-3287201
E-mail:axsyxx @ pub2.qz.fj.cn
联络人:钟敬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