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关键字:体育 健康 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认为,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锻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理,对于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在一些难度较大,相对危险的运动中出现一些胆却、害羞的心理现象,而导致完成动作不到位,甚至产生一种不好的情绪在学生中蔓延,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不经意的丧失了学生的自信心理。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 热情鼓励,积极强化
积极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的一种方法。在运动中,当学生对完成某一困难动作表现信心十足时;当学生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时;当学生遇到挫折,能自己站起来,一往无前时,我们都会给他们报以微笑或热烈的掌声,使他们能体验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快乐和荣誉,以增强他们下次完成动作的信心。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会有许多同学有惧怕的心理,往往助跑到栏前停下,心理害怕而跨不过去,这时候教师以激励的目光及运动员刻苦训练出成绩的实例正面教育,耐心的做好个别辅导,使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感到教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鼓起他们勇于进取的勇气。当同学不能独立的完成好一个相对困难的动作时,教师要适时的帮一帮,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应给予语言和态度上的鼓励和支持。这样一来,当学生跨过困难的第一步时,便消除了畏惧心理,树立了自信心。
二、 化小阶梯,循序渐进
如果让你登上没有台阶的高山的山顶,你也许会被吓倒,如果让你沿着台阶爬到山顶,你很容易接受。因此,当要求学生达到某一比较大的目标时,教师不妨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引导学生逐个逐个地达到,从而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在教学分腿腾越的过程中,因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力量、柔韧、速度及心理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大部分同学完成动作质量较好,而少部分同学却因害怕而不敢完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这时候,教师应降低山羊高度,拉近助跳板与山羊间的距离,再增加一些保护措施,这样降低了难度,容易让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待学生腾越过去,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再逐渐提高难动作要求,这样一来消除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树立榜样,分层对待
利用同伴的优秀表现,树立榜样,是体育课解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也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体育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的能力,提出较高的发展性目标,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能较快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那种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更加自信。体育成绩及素质中等的同学分为一组,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和强队同学一样,只要有信心,就会取得成功。体育成绩及素质弱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建立起信心就可以克服困难取的成绩。必要时可以让上两组同学帮助他们,同学之间容易沟通,将他们的体会和弱组的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的避免了“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改进态度,溶入情感。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动作的技术后,教学效果是靠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质量的堆积而体现出来的,又加上一些项目的特点,难免不磕磕碰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又苦又累又脏,丧失了自信心理,而造成完成动作困难,客观形成师生之间的许多不协调。例如有的女生内向,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勇敢精神差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急躁,如果用命令式的语言和动作,暂时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损害教师在学生在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这时候,可以用“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例子讲述:旧中国人民被称为“东亚病夫”到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一直到1984年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以及2000年奥运会获28枚金牌世界第3名,更要用运动员刻苦训练出成绩的实例正面教育,还要耐心做好个别辅导。要善于找到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细微的长处,不要吝啬美丽的语言和辞藻,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艰苦的联系环境中,感到教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鼓起他们勇于进取的勇气。
总之,在体育课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征等设定具体的、明确的,适合学生个体心理特点的目标,并由低向高,由易到难的逐步推进,使学生既能克服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又能主动、自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愉快的完成目标,受到肯定的评价,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又能强化学生的自信行为,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