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的认识和思考



一、前言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机制的改革世界各国对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国学者提出:“学校体育要开展能终身进行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使体育生活化。”瑞士学者则要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教会他们通过终身热爱体育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日本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开始由学校为中心的教育向生涯体育的方向发展。”我国也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由此看来,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情感和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当然,要使终身体育成为现实,使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能够较为完善的结合,从而推动体育教学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学生时期是否能培养其体育兴趣和对体育学习的欲望。那么,当前的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如何呢?

二、我国当前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

所谓“体育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学生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人心理倾向。就表现形式上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就中学生而言,是指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从这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当前中学生体育兴趣不容乐观。

1.体育认识方面

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不懂得健身方法。内蒙古大学对青少年学生是否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生中,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者占18.8%;只了解一些者占52.9%;不了解者占29.3%。全民健身计划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可见“体育第一”、“健康第一”的道理,现在还有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

2.体育情感方面

体育情感是指对体育的感受和评价。这里就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锻炼频度来看一下:我们随机抽查了本校360名学生,对他们的体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只有30.7%的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是积极的,16.7%的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处于中等水平,52.7%的学生未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同时对这些学生的“体育频度”作调查:只有27.7%的学生经常参加(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包括体育课);63.5%的学生有时参加(每周2~4次);8.8%的学生很少参加。从以上两个调查结果可知,中学生中,对体育的认识态度积极,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较深刻的体育情感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的三分之一。

3.体育意志方面

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形态。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可是,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常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不感兴趣。华中理工大学程小虎等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只有10%的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大部分学生(约60%)体育锻炼无规律,没有养成习惯。据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初中陈浩然老师对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作1~4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3次,每次15分钟以上)占15.65%;少量参加锻炼(每周1~2次)占27.91%;基本上或根本不锻炼占56.44%。可见,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比较被动,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兴趣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门后,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本着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和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校体育组的全体教师正着手于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纳入教学的工作重点,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教育教学的突破口,使素质教育在我校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大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几年来,我校举办了全校性的体育节,以校田径运动会和校中学生广播操比赛为主线,融小型的体育竞赛,申奥知识讲座,体育观赏,体育卫生知识讲座于一体,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同学们不断地从中汲取知识,锻炼体魄,积极营造了体育与文化于一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这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加强对体育的认识、理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类,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四、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学生专项特长,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实行了体育教学课,体育活动课和体育选项课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体育教学课:我校高中部实行专项教学课,开设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软式排球、游泳等六个项目,通过专项课的开设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术,锻炼了身体,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不喜欢体育活动的那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从不想学到想学再到求学的目标。

2.体育活动课:充分利用好每一节体育活动课的时间,组织身体素质较好、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来带领部分身体素质差,体育无兴趣的学生来进行锻炼,针对各个小组的兴趣爱好不同进行锻炼,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体育热情,效果甚佳。

3.体育选项课: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已开设乒乓球、健身跑、篮球、羽毛球、足球、软式排球、形体操、健美操等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体育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奠定了基础。

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也要向前发展,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努力钻研新教材,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我校体育组的三名教师已先后参加了成人高考,现有二人在南京体院体育系函授,一人在华东师大体育系函授,都在自施压力,不断充电,以适应新的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组全体教师相互开设教学公开课,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常州市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初见成效。在各项公开课中,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获奖和同行的好评,更取得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直接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的。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自然萌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敬爱的老师的课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是一名知识全面而渊博的人。正如教育上所说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再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上课,尽量当好课堂中的导演。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优先给予指导和帮助,讲解时要精讲多练,示范动作要优美、大方、准确,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我是活动者,我乐意参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课的内容要搭配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性体育、娱乐性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并结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的新型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操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求知欲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作用,中学生情感的发展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使各种活动都能达到中学生情感上的愉快和满足。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情感语言”,“身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就能培养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体育热情,在体育课中应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面,使他们能理解,“体育”不是简单的独立,而是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可用体育画报,剪报在报廊上宣传教育,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重要因素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来振奋学生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具有积极情感,要求上进的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望。

七、创编室内体育游戏,来加大室内课的教学容量,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

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体育馆,每遇到刮风下雨,室内体育课就不能正常进行,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就名正言顺地改为“文化课”,或自习课,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常规,如果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多学习,多摸索,多研究,创编一些适用于室内体育课教学的游戏,在室内教学,结合体育卫生知识,这样既增加课的容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经过实践证明,多给学生实战并区别对待地让他们身临其境的练习,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求知欲。

体育教师在创编体育的游戏时应遵循科学性、育体性、育心性、趣味性,不干扰他班教学及可操作性的原则。

科学性:在创编游戏时尽量考虑动作的合理性,技术的规范,含有一定的艺术娱乐的成分,使学生在锻炼中获得知识,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增强了他们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育体性:体育游戏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因此室内体育游戏也具备这种功能,创编时应融进一些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在娱乐中得以强体,以增强自信心。

育心性: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育体更重要的是育心、育人,要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生动活泼,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坚强意志,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把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素材揉进游戏中,使学生思想境界在游戏中得到升华。同时游戏里要有体现开动学生脑筋的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耳、动眼的同时也积极动脑,这样的游戏才能吸引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兴致自然就高,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体育兴趣。

趣味性:室内体育游戏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让学生始终具有新鲜感。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一大特点,缺乏趣味性的游戏,就会失去活力,失去诱人的一面。因此,体育游戏要穿插喜剧,传统文化素材,演艺素材,地方特色素材,这样的游戏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新意,也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并产生求知欲望。

可操作性:设计的体育游戏要适合学生的生理、身心特点,规则要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容易开展,学生乐于接受,游戏时不要弄巧成拙,失去游戏的味道,从免同学游戏之间发展争吵,产生矛盾,失去体育游戏育人的应有效果。

通过上述方法和设想在我校的推广实施,已初显成效,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及体育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早锻炼,课外活动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名列全市前茅,取得达标率98.2%的可喜成绩。但我们全体课题组老师深知,实践的路还很长,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将听取社会各界对我们合理建议,我们将努力开拓,继续求索,争创素质教育之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