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球得分制在排球比赛中对运动员的影响


摘 要:国际排球联合会将使用了100多年的发球权得分制,修改为每球得分制。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适应商业利益的需要,从比赛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每求得分制给排球运动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和变化。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比赛时间缩短、竞争更加激烈,得分结构的变化,发球威力减弱,扣球得分率大大提高。场上攻防位置被各队得到重新的认识,强调全面的技战术是克敌制胜的关键。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得起考验:抗干扰、独立思考、独立作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关键词:排球运动 比赛 新规则 每球得分制 技术 战术
        前言
      近几年,国际排联为解决排球运动中存在的进攻强于防守和比赛时间难以控制的两大难题,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将使用了一百多年的发球权得分制改为每球的分制。新规则的实施在排球比赛中给运动员带来了那些变化和影响呢?

        1 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1.1加强技战术的稳定性,提高成功率
      每球得分制对于技术精湛、战术稳定的球队有利。在旧规则中那种“拼发球“造成技术失误,只是失去发球权而不失分,似乎值得冒险。而现在的失误就是失分。因此就要求运动员在不失误的情况下提高发球的攻击性成了各队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失分情况加以如下统计(表1),不难看出防守41.1%,拦网20.7%,一攻12.2%,发球7.7%等。所以对与接发球、二传、强攻、快攻、轻吊、拦网、防守等各种环节和基本技术的要求也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尽量减少主动失误,提高成功率是取得成功的有利保证。
         表1 前13轮部分场次失分原因统计表
        一传 防守 拦网 保护 一攻 再攻 二传 发球 它失 小计
        男队 3.1% 40.1% 20.7% 6.9% 12.2% 6.0% 1.1% 7.7% 2.8% 5193分
        女队 3.1% 52.1% 14.2% 9.7% 7.6% 5.6% 1.4% 4.5% 2.3% 6975分
        注:数据引自‘98-98’维达杯全国排球联赛

        1.2突出二传队员的技术训练,提高战术配合的组织能力
      二传又称“场上得灵魂”,他是贯彻教练意图,组织场上及战术配合的桥梁,在场上起着联系各个环节的纽带作用。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强弱队的差距缩小,比分接近,以使现代排球运动变得更加激烈,,战术更加简单实用,这就对二传手有了更高、更全面的技术、战术、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此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场比赛经验,超群的战术意识和组织才能,在关键时刻才能起到控制比赛节奏、稳定军心、挽救大局的作用。因此二传的技术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比赛结果的胜与负。

        1.3加强一传技术
      一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一攻能否成功,是一攻的基础和技术保证。要组织起灵活多变的战术,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一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队的战术组织和战术配合,才能组织起快速多变的技战术组合,才能给一攻创造良好的条件。

        1.4防反体系同样要引起重视 在新规则中,一攻可以直接得分,这样就加快了比赛的速度,容易使比分拉开距离。此时如果忽视了防守,
      也就失去了一次得分的机会。防守的好坏,关系到反击能否成功。高水平的比赛是进攻与防守体系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而提高防守技术的关键就在于正确判断和拦网之间的正确配合,这样才能提高防守的成功率,保证一攻或反击的有效发挥。

        1.5发球可以一次得分,但不是主要的目的和手段
      在每球得分制实施后,提高了运动员对发球的认识。在发挥发球的中重要作用,比赛中发球可以直接得分,因此,每个队员都应注重发球的技术训练。发球要有所突破,千方百计地抑制对方快变战术的发挥。如图(表1)可知发球的攻击性与以往的比赛相比大大下降。发球减弱的原因除技术运用外,更主要是怕失误,不敢大胆采用跳发球。加强发球的攻击性,包括发球力量和战术意识,破坏对方的一攻战术,增大对手的心理压力。所以要重视大力跳发球。

        1.6每球得分制的实施,要求技战术更有实效性
      两边快速甩开战术能达到这样的进攻效果时,以前的常用复杂的战术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简单实用的大法发展起来了,副攻的战术就是快攻,短平就是短平,在往下不仅快而且高,有意识的往后区打,二四号位的进攻都是以长线为主,以突破对方的拦网。立体进攻中二号位进攻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个位置不好拦是个主要的进攻点,放置的都是些高大的队员,能有效组织对方四号位的进攻,是非常实用的,使比赛更加精彩,看似简单的战术,组合起来更有效。
        2 每球得分制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的影响
        2.1新规则的实施运作时间不长,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还有待于磨合和演练、成熟,对新规则的了解、认识及思想观念的转变都需要在实战中加以强化和提高,因此尽快、尽早的适应新规则,才能缩小差距赶超世界排球水平。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加重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领先怕被追,落后怕输球,关键怕失误。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对所有的运动员都是严峻的考验。旧赛制,得失分慢,队员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调整精力,然而新赛制下,一失误就是失分而被拦或是失误又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队员不能正确得对待失误,往往会陷入懊丧中不能自拔。
      因此,要求队员要及时调节心态,始终保持精力高度的集中,提高抗干扰、独立处理问题、独立作战的能力。

        2.2情绪状态的不稳定
      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因果关系,情绪的紧张同时伴随着肌肉的紧张和绷紧。而体育运动学又表明,肌肉过分放松和过分紧张时的反映速度较慢。为此这就要球运动员在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和发展稳定的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和始终保持清醒情绪状态等得能力。譬如:在裁判员判罚不公、观众带有倾向性的打口哨,起哄时,引起得情绪状态的起伏不定在比赛场上是常见的,此时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将会导致一败涂地。这就要求在平时训练或比赛中要把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抗干扰能力下降,精力不够集中
      旧的规则得失分慢,队员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调整精力,然而在新规则中,失误就意味着失分。在比赛中如果遇到诸如观众、对手、裁判等干扰的刺激,会使队员精力不集中,从而出现一连串得失误。此外在比赛中,进攻被拦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正确对待,陷入不利中而不能自拔。因此在场上对他人的失误要能理解,要给予鼓励,对自身的失误要及时调整好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去。

        3比赛时间的缩短,竞争更加激烈,对运动的要求更高
        实践证明:每球得分制的实施,赋予了排球运动新的生命力,根据我国
      ‘98——99’维达杯全国排球赛的统计数据(表2)表明,女队平均每场耗时76.2min。比旧规则缩短了12.3min。男队平均每场比赛耗时74.6min,比旧规则缩短了22.7min,男女队平均每局耗时20min左右。比赛时间的明显缩短,使比赛时间更容易控制,吸引更多的观众。并且,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得以减少,赛后并没有出现过度疲劳,使赛后的训练质量得到保证。

                表2维达杯全国排球比赛时间统计
           队  别    平均每场比赛时间  最长一场时间  最短一场时间
                         
        ‘98----99’联赛新规则 女 队 76.2分钟  121分钟    48分钟
                    男 队 74.6分钟  120分钟    45分钟
        ‘97--—98’联赛旧规则 女 队 88.5分钟  136分钟    57分钟
                    男 队 97.3分钟  150分钟    51分钟
         注:数据引自‘98-98’维达杯全国排球联赛

        但比赛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比赛强度和难度的降低。相反,实行每球得分制,各项技术都可以得分和失分,且得失分的速度加快,每局的胜负得失分相差很小,大都在2-3,4-5分左右。很多场次的比赛都在最后几分钟决定乾坤。这些特点使比赛经常出现相互拉锯的激烈场面,运动员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反而提高了竞争的强度。为适应新规则的变化,就必须要求运动员在比赛已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并且,要有长时间集中精力的能力,为此,训练节奏和时间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以往相比,训练应更突出对运动员的意志、心理、情绪、注意力及稳定性的要求。而且,由于新规则的影响,更多是精力的消耗带来的体能消耗,所以耐力训练被赋予更深的内涵。

        4小结
        每球得分制赋予了排球比赛新的生命力,是一场革命。它相对缩短了强弱对的差距,使竞争对抗性更加激烈,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客观上促进和推动了排球运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拓了体育走向市场的新局面,使比赛更加精彩,更好看。
        参考文献
        1. 谢 然. 加速排球技、战术训练成效[J]. 体育科研,1994(5)
        2. 黄汉升. 优秀男子排球队比赛得失分规律得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1994(5)
        3. 董大姝,钱丙枢. 新规则透视[J]. 中国排球, 1999(3)
        4. 张 然. 每球得分制的思考[J]. 中国排球, 1999(2)
        5. 郑宗源.“每球得分制”的影响与对策[J]. 中国排球, 1999(3)
        6. 汪婕. 叶松. 浅谈每球得分制对排球运动的影响[J]. 中国排球, 2000.3
        7. 吴中量,李安格. 高等师范学院教材. 排球[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8. 马启伟等. 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9. 李安格,黄辅周. 现代排球[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