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动作圆活连绵不断,动静相济,柔中寓刚,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在必要时除暴安民,还适合于体弱多病者作为医疗保健和康复练习的手段,也是普及、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项目之一。
    但是年青好胜的中学生对于学习高中教材中的简化太极拳,都会因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但这恰恰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正确方法,使大部分的学生学了前面忘了后面,复习了后面又忘记了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大部份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任务。能否改革-下教学方法,让学生既能学得快又记得牢呢?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太极拳的传统教法进行了改革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步骤
    新教学方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熟记七字歌、介绍简化太极拳基本姿势、步法和要求;2、将太极拳重复的动作进行简化、合并;3、讲解、示范及采用快速演练;4、信息反馈及正常速度练习。(注:由于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较多,为了能让学失方便记忆,我特地把部分动作、名称压缩为几个字来说明,如;分鬃及亮翅,即左、右野马分鬃及白鹤亮翅动作;再如雀尾单鞭及云手,即是左、右揽雀尾单鞭及云手的运作等等。)
        一、编歌诀,助记动作顺序。
    起势分鬃及亮翅,  拗步琵琶倒卷肱。
    雀尾单鞭加云手,  探马蹬腿贯耳捶。
    下势穿梭捞海底,  闪通转身搬拦捶。
    如封似闭十字手,  收势方向要记清。
    二、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简化太极拳的整套基本动作是以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动作连绵不断,动静分明,不忽高忽底(左、右下势独立动作除外),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精神要集中,老师逐一介绍并示范。
    三、合并重复动作,使之易懂、易记。
    如在第一组动作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可把它简化成为一个左野马分鬃来进行练习,而右野马分鬃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在第二组左、右搂膝拗步推掌中,当掌握了左搂膝拗步推掌的动作后,右搂膝拗步报掌的动作也就学会了,因为它的动作也和上面例子一样。只不过是左或右方向不同罢了。
    再就是段落分部合并:如第一组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到白鹤亮翅,至第二组中的左、右搂膝拗步推掌到手挥琵琶动作的步法完全一样,它们只是上肢动作的不同,腿部动作完全一样,所以,步法可队合并,只要练习上肢动作就行。又如友、右倒卷肱动作,它只有一个动作,但重复做四次而已,不同之处只是左右交替、手脚调换罢了,所以学会一个倒卷肱动作就能领会其他倒卷肱动作。其他类似重复动作同样可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合并。
    四、快速演练,提高学习兴趣。
    对初学者采用快速学习练太极拳的方法,既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动作概念的模糊,又可以排除厌倦和烦躁的心理,因为太极拳的动作一向以缓慢、连绵著称,这种做法恰恰是特别厌烦的,不适合年轻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对它产生兴趣,我将太极拳的动作引入到歌曲中去,把原来一分钟60拍的节奏提高到一分100拍,也就是把原来慢速的动作转变为快速动作。如左、右搂手檄步推掌到手挥琵琶的动作,本应要13秒才能完成的,现缩短至7秒,并将这一变化应用到课堂上实施,使太极拳的动作演练较为快速,学生的感觉上较为活跃生动,而产生兴趣。这一做法深受学生非常欢迎,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
    五、正常速度练习,体味太极拳精髓。
    当学生把整套动作学完并较为熟练后,老师便把太极拳演练速度转回到正常速度上,要求同学们按太极拳的动作、技术要求进行练习,特别强调在演练时做到"心静用意,意动形随,柔刚相济,内外合一",亦即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用其"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气宜鼓荡"的精髓来调理身体。转动时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两臂随腰运转,自然、圆活速度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重心要稳定,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呼吸自然等等。
    (二)教学的案例
    我把高三级的学生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A组高三(1)班共41人,B组高三(2)班共54人。A组按以往的传统的模仿教学法进行教学;B组采用新的方案进行教学。下面进行分析;
    内容: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时间:六个课时。
    方法:A组采用传统的模仿教学法进行。
          B组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教学。
    要求;个人能较准确、单独地自由地演练。
    测试标准:
        优:全套动作准确,并单独可以自由演练。
        良;单独可以自由演练,动作基本准确。
        中;单独可以自由演练,但部分动作要提示。
        差;提示后也不能单独演练。
    效果:A组在教学中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按计划第一周应学习第一组至第二组共八个动作,但由于许多动作是重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太极拳的动作是连绵不断,运动缓慢等等及学生缓慢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学习,导致明明一个很简单的组合动作,由于强调正常缓慢的学习关系,学生好象学了很多、学了很久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段落和停止的地方,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糊涂的感觉。待两个课时后,学生头脑中对太极拳第一至第三组的动作还是模糊不清,不得要领。六个课时过去后,虽然是按规定时间勉强教完了全套动作,但在测试中能按良好条件要求达到(即单独可以自由演练,动作基本准确)的人很少,在差档中(单独不能自由演练)的人占多数。测试结果全班:41人,优3人,良5人,中11人,差22人。合格率占全班人数的46.3%;优良率占全人数的19.5%。
    B组首先采用七字歌的形式引入教学,让学生跟老师边读、边讲解、边示范。整套动作用四句通俗易记语言来表达,学生感到非常新颖。其次是将把动作压缩及合并。如左、右野马分鬃,应共做三个,但我只教左右各一个,剩下一个只用提示的方法(如恢复第一个左野马分鬃的动作)让学生去想去做。合并方面即是上面提到的如第一组和第二组;它们只是上肢不同、名称不同,但步法完全一样,学生学会了第一组动作的步法后,第二组步法也就能参照第一组动作而悟知学会。这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积极性就更高了。待第二个课后结束后,B组已基本学会第四组的动作了,教学效果也很好。    (尾)小结
    通过上面两组数字的对比不难看出,A组在良好以上有8人,优良率占19.5%,及格率为46.34%;B组良好以上有44人,优良率占81.48%,及格率为91.44%,采用新的数学方法后,在同样时间内,取得的优良成绩的学生,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所教的。所以,这种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