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对体育差生教学的反思


谈新课标下对体育差生教学的反思

● 王明强

摘要:本文就针对新课标下体育差生教学的问题展开论述的;面对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模式,如何做好体育差生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探讨,如何贯穿体育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的教学理念,还有待于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差生教学     教学理念     反思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产生了“四个教学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学校体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习惯与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等,这些理念无疑都是正确的,是符合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然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大都还没有落到实处,因而导致学校体育理论认识上的混乱。如:一个教学班班四五十人乃至五六十人,在场地器械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无形中给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种种都需要深入研究,逐一落实,决非是一说就有的。

一、      转化体育差生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体育差生主要是指那些或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后天培养的失缺,致使其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等比较差,因而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体育差而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其转化工作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观念、师资水平等因诸多因素的制约,注重转化体育差生的教学,不仅仅对体育差生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班级体育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教育激励作用。因为转化体育差生的过程和结果,与刻苦锻炼、相互帮助的动人事迹,必然会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体育差生,只要体育差生都能完成的体育学习任务,其他学生就没有理由完不成,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所以,体育差生的教学工作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二、          在新课标下,对体育差生教学转变的几点反思

1.    体育差生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

中国有句话叫做“天生我才必有用”,应当说是符合现代人才观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什么是人才?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认为:“不只是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才是人才,只要能够尽心尽责,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人才是有层次的、有类别的,社会需要各种类别、各种层次的人才。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它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育差生和体育尖子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他们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体育差生的形成,或是由于遗传的原因,或是由于教育的失缺,其责任主要不在学生个人。做好他们的教学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育的义务,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没有权力嫌弃它们,歧视他们。只有更加热爱、更加关心他们;诚信、耐心的帮助他们,才有可能亲近他们,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体育差生教学要帮助差生改变“自我心象”

“自我心象”是二十世纪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所谓“自我心象”实际上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形象”或“自我评价”。一个人的“自我心象”对其未来事业的成功与否,将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有人说:“你在自己心中是什么样,将来就是什么样”。“自我心象”是建立在自己的信念基础上的,而信念又是自己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留下的印记。“自我心象”已经形成,即使它是“模糊不清”的,但他却就变成了“真实”,人们从不过问它是否正确,或正确的程度如何。

    体育差生的“自我心象”大都是“我不行”。体育差生要想转化体育差生,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我不行”的“自我心象”变成为“我也行”的“自我心象”。但这种转变光靠说教是无法完成的。体育教师必须通过体育实践,在帮助体育差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才能帮助其逐步完成这种转变。

        3. 体育差生教学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在了解体育差生形成的不同原因,是做好体育差生教学转化工作的前提。有的是身体形态问题,如身体矮小或肥胖;有的是身体基础问题,过去未受过什么体育教育,运动素质差;有的可能是心理障碍问题,如自卑、胆小、畏惧、对体育缺乏兴趣,甚至厌烦体育;有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如不重视体育,怕苦怕累等。教师应根据体育差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帮助他们一点一滴的学,帮助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对他们主要不是要求限制达到什么标准,或赶上什么同学,而主要是实现自我超越。鼓励他们每次课都有收获,每星期都有进步,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4. 体育差生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师对体育差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上,而要重点看他们的学生态度、练习的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微小进步上。因为这些因素他们都是可以做到的,而这些因素正是他们由弱变强、由差变好的转化条件。一名高中学生在纵箱分腿跳越教学中,开始死活就是不敢跳,练了一堂课仍然过不了器械,一跳就骑在箱上。但他从开始不敢跳到敢跳,并能骑上去,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种自我超越,超越了心中的胆怯,这也是一种成功。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性评价),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及新的学习动力。

        5. 体育差生教学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把体育差生教学之于班级群体之中,发挥群体的力量。这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需要,要教育其他学生群体特别是体育尖子要尊重体育差生的人格,关心他们而不是排斥他们,鼓励她们而不是讽刺他们。当体育差生信心不足时,信任的说一句:“你一定行!”当体育差生胆怯时,信心十足地说一声:“我来给你保护,保证没问题!”当体育差生取得一点进步时,发自内心的喊一声:“好!”都将对他们产生强烈的震撼,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另外,通过体育教学加强体育差生意志力的培养也是很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向学生进行“锻炼自我、丰实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从而促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得到突破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这不仅促进了因人制宜的体育能力的发展,避免了传统的划一的班级教学带来的两极分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健身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的形成。

                                                 (完)

参考文献:1.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5

                2.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毛振明著,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王明强,出生于1967年2月21日,本科,中学一级,研究重点在于对体育教学及训练的探索,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