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体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普遍探讨的问题。启发学生全体参与、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和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学习评价方式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主体 教学策略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同学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否则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就教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牢固树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观念。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会处于不稳定阶段,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学习体育的良策及刻苦精神,往往屡遭挫折。这时,学生会产生“我本来就不是学体育的料”等自暴自弃的消极意识;也有的开始时求知欲很强,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经过多次练习或比赛,发觉显示结果与目标有相当距离时也会情绪低落,进取心锐减。这时,教师应努力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增强学生“学”的意识,使学生由潜在的发展主体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具体地说,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知晓体育学习的目标,并制定适合学生各自特点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觉克服困难,主动参与锻炼,使他们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其中教师必须树立以下思想:(1)树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唯一主体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必须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运动实践主体的独立自主性,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学习锻炼方法,积累经验,培养兴趣形成自我锻炼能力。(3)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否把学生的收获、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否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启发学生全体参与,是确立学生主体的基本前提
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教学离开了活动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其中活动发生的机制为:主体-参与-活动,参与成了主体与活动之间的一个中项,是活动产生的前提。学生参与活动说明了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表征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与方式,决定着活动方向、性质及结果,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和质量。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过程讲,对个体来说,参与的过程就是活动过程,参与结束,教学活动就结束;对于集体活动而言,个体参与的结束,不等于整个活动的结束。在教学中可有以下主要措施:(1)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使活动对学生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2)要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参与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三)、在体育教学中,多增设岗位,增加学生参与的范围。抛弃一些学生自卑心理,创设“播音员、器械员、教练员、裁判员、领操员、协调员”等十几个岗位,实行轮流上岗,不断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三、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男女性别在不同时期发育特点、心理状态等等,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在各自身体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学中去。为了满足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欲望要具体分层对待,即把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1)体育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的放在一组,开展教学,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的能力,提出较高发展性的教学目标。(2)体育成绩及素质属中等的同学分为一组,培养他们观察、理解和动脑动手能力,既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太差,又不能觉得够不上上一层。(3)体育成绩及素质弱的同学分在一组,主要以模仿性学习和练习为主。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其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绩。具体分层对待就是让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避免“吃不饱,吃不了”现象发生。此外体育课上安排一些学生自己的活动时间。譬如练习手段的自主选择:在投掷课练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练习。还有练习难度的自主选择:例在跳高课中设置3-4个不同的起跳高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自主练习,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练习中的阻力就迎刃而解。
四、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是确定学生主体的重要保证
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围绕在学生周围的客观存在,它是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体验的重要物质和精神空间。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体育课,统得过死,单调枯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严重的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极大妨碍了主体性教学实施。这就需要:
——教师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
——改变以教师与学生个体单一交往关系,实现个体与个体、群体和群体、个体和群体等多向交流的人际合作,让学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摒弃那种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向交流形式。
——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师生关系。积极的参与他们的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游戏中如果老师所在的一方恰巧是负方,一定能输的起,与同学一起做赛前规定的活动:唱一首歌,或做两个蹲跳起等,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更有热情。
——尊重和爱护学生。(1)平等: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不能以权威者、法官身份,高高在上地去“管”学生。(2)民主: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允许随时发问、允许学生提意见。(3)一视同仁: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别,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切合自己能力的练习方式和学习材料,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4)信任和鼓励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在老师的口头表扬和引导下,进步神速。
五、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裴娣娜教授认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张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全面的开启。而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实现。譬如(1)让学生自编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徒手操和游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在篮球场,用垒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学生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创编了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投篮比多等。在徒手操创编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创编动作原则、路线、幅度。(2)充分发挥各种体育教具使用潜能:创新了用板羽球拍打羽毛球,用羽毛球拍打乒乓球,以“手榴弹”当“球靶”,实心球作“保龄球”的“土”保龄球运动。(3)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创编新的教材:学生掌握好动作技术后,可根据教材的动作顺序进行重新排列、自编教材。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学生五种步伐和动作。学生可改变动作技术先后顺序,创一套《新五步拳》。此外学生也可以在现有动作技术基础上进行迁移提高。(4)合理利用体育场地,启发创新思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利用现有体育场地提供学生创新空间。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利用篮球场边线、中线、端线的六个交点,要求学生跑出不同的几何图形,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能力,又把体育教学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让学生根据跑的不同几何图形路线计算出自己跑的距离。真正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生感到体育课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改革学习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当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达到学生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成为自己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具体做法,以技巧直腿后滚翻为例,分10组,2人为一小组,4人为一大组。教学步骤是:第一步,2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观察,两人进行自我评价和他评。第二步,4人一大组,一人练习,3人观察,练习者自我评价,然后观察者3人评价,根据观察者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练习者再进行1~2次。第三步,10组各推选一人表演,表演后,全班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对于掌握技术动作,提高练习和比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总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生内在精神的改变,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旺盛的求知欲和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发展,使学生参与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学习,并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体育能力、创新能力和体育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7月
[2]李大春主编.教坛探索(体育)。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3] 刘平江. 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真正主体。体育教学,2002年第2期
[4] 黄小平.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缺失既矫治策略。体育教学,2002年第3期
[5] 郜立春.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思考与实践。体育教学,2002年第5期
[6] 李大春主编. 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5月
[7] 王志军. 主体性体育教学初探。中国高校体育,2004年第1期
[8] 唐威. 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真正主体。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