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力量是各个运动项目的基础,在跳高训练中,力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力量素质对跳高成绩和弹跳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运动训练实际,论述大负荷力量训练在跳高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实验验证大负荷力量训练法在跳高力量训练中更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跳高成绩和弹跳素质。
关键词:
跳高 力量 爆发力 肌纤维 负荷 训练法
正 文
前言:力量素质在跳高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跳高项目中的重要素质。在跳高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对于力量的训练已被许多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所关注。力量不仅可以克服阻力,使物体产生较大的速度,而且能使运动员在空中停留较长的时间,产生较大的位移。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在跳高训练中的运用能对运动员爆发力的发展和跳高成绩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力量训练法及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作者的观点。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人所任教学校高中部田径兴趣小组成员21人,都是男生。分为两组,一组10人为实验组,另一组11人为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
组别 |
人数 |
性别 |
平均年龄 |
平均身高 |
分布年级 |
实验组 |
10 |
男 |
17.5 |
|
高一3人高二5人高三2人 |
对照组 |
11 |
男 |
17.3 |
|
高一5人高二6人 |
表1
2、研究方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
(1)、实验法:将21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实验。
第一步,记录两组队员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立定三级跳远三个素质项目及跳高测试的成绩,作为原始记录,供实验完成时对照使用。
第二步,实验时,实验组使用大负荷训练法进行力量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中小负荷训练法进行训练。每周训练三次,每次训练50分钟,一共训练45日。(2004.9.5—2004.10.21)
第三步,实验完成后,对两组队员进行测试,内容仍然为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立定三级跳远三个素质项目及跳高测试的成绩,记录成绩,供下一步使用。
(2)、数据统计法:根据测试将两次的成绩分别记录,统计在一起。
(3)、文献研究法
实验结果:经过45天的训练,实验组、对照组的测试成绩较实验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实验组的提高幅度要大于对照组的提高幅度。(数据见表2、表3)
项目 |
实验组(原始成绩/训练成绩)单位:cm |
增幅 | |||||||||
立定跳远 |
233/ 240 |
240/ 246 |
240/ 245 |
235/ 242 |
248/ 253 |
237/ 242 |
244/ 250 |
236/ 241 |
233/ 239 |
247/ 253 |
5.8 |
原地纵跳摸高 |
38/47 |
35/47 |
40/46 |
42/50 |
43/50 |
38/45 |
46/53 |
35/42 |
35/41 |
41/49 |
6.7 |
立定三级跳远 |
550/ 595 |
588/ 632 |
595/ 638 |
566/ 609 |
611/ 635 |
585/ 618 |
615/ 648 |
575/ 600 |
577/ 596 |
618/ 645 |
32.6 |
跳高 |
141/ 146 |
144/ 148 |
143/ 148 |
139/ 144 |
148/ 155 |
143/ 150 |
148/ 156 |
135/ 144 |
137/ 145 |
146/ 155 |
6.7 |
表2
项目 |
对照组(原始成绩/训练成绩)单位:cm |
增幅 | ||||||||||
立定跳远 |
235/ 238 |
240/ 244 |
240/ 243 |
235/ 240 |
248/ 251 |
235/ 239 |
238/ 240 |
236/ 240 |
235/ 238 |
248/ 251 |
235/ 238 |
3.3 |
原地纵跳摸高 |
39/ 45 |
38/ 43 |
40/ 45 |
40/ 46 |
40/ 46 |
42/ 48 |
37/ 43 |
44/ 48 |
38/ 42 |
35/ 38 |
38/ 42 |
5.0 |
立定三级跳远 |
551/ 580 |
583/ 613 |
590/ 621 |
567/ 589 |
590/ 610 |
538/ 550 |
545/ 556 |
550/ 575 |
548/ 575 |
568/ 590 |
575/ 589 |
23.0 |
跳高 |
141/ 143 |
142/ 145 |
142/ 146 |
138/ 142 |
145/ 150 |
137/ 140 |
141/ 144 |
138/ 141 |
135/ 139 |
142/ 146 |
138/ 141 |
3.5 |
表3
二、分析讨论
1、 数据分析
从上面表2表3所列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数据没有太大的差别,实验后,两组数据有了较大的差别,实验组的成绩明显提高,对照组的提高幅度没有实验组大,这表明,在跳高运动员的训练中,大负荷力量训练优于中小负荷力量训练。
2、中小负荷力量训练不及大负荷力量训练的原因
中小负荷力量训练时,肌肉的力量成分并未完全运动起来,只有一小部分兴奋肌纤维精确地按照外界阻力的大小进行应答性工作,即肌纤维的反应。因此,中小负荷力量训练是阻力小,相应的动力也小,动力——阻力比值也就小,可见,运动阻力的大小是影响动作速度的真正原因。
3、大负荷力量训练对爆发力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传统观念认为,快速完成成小负荷(最大负荷的70%以下)和中等负荷(最大负荷的75---85%)而大负荷(最大负荷的85----95%)训练会导致动作速度缓慢,被强化的是最大力量而不是爆发力。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大负荷训练的实验组的测试成绩的提高幅度要大于对照组的成绩提高幅度。
在大负荷训练中,最大用力时,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放强而集中的高频脉冲让一些快肌纤维参与工作,从而使用力肢体的大多数肌纤维参与工作,为爆发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势能,最后通过训练爆发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前联邦德国学者施密特等人对大负荷和中小负荷两种训练方法对肌肉收缩特征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进行了8周,两组运动员的力量在8周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增长。而动作速度只有采用大负荷的那组运动员得到了明显的增加。我国学者万德光在《现代力量训练法》一书中提出:爆发力底发展有赖于最大力量的发展水平,任何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也适用于发展爆发力。因此,大负荷训练对发展力是积极的、有效的。
4、大负荷力量训练中的最大力量与最大速度组合的意义
大负荷里力量训练虽然优于中小负荷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采用大负荷力量就能很好的发展爆发力,大负荷力量本身不能在练习中产生 快的动作速度,不宜建立快速的发动力定型,因此在实验中采用了”最大力量+最大速度”的组合练习,即:最大练习后的即刻进行轻负荷的快速练习。其机制为:最大负荷力量练习使运动中枢处于最佳运动兴奋状态,接通所有必要的运动神经通路:动员尽可能多的肌纤维运动参与工作,使人体蓄积了强大的“势能”,而紧接着的轻负荷快速练习则将强大的”势能”转化为爆发力的动能。与此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间隔时间短,最好是“最大力量”练习后的即刻(每组);(2)把握练习的时机。“最大力量”与“最大速度”组合练习时,尽可能避免在上午肌肉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将影响训练的效果。(3)注意练习动作结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项爆发力得到充分的提高。(4)训练结束后及时安排较长时间的整理运动,充分放松运动员身体,有利于肌肉毛细血管的增加。实验证明组合练习是成功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大负荷力量训练法应于超等长训练法结合
实验中对实验组在大负荷训练后安排一些超等长练习。如:连续跳跃10个栏架×8组(高度:50cm—60cm)和助跑三级跳(6—8组)、连续跳、七级跳(6—8组)。这些练习可以说是”最大力量”+”最大速度”练习中”最大速度”的”继续”,其目的在于肌纤维在快速的离心(拉长)收缩和(缩短)收缩的交替过程中,将最大力量和爆发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肌纤维的力量充分发挥,提高肌纤维的弹性进而提高爆发力。实验组最后测试成绩的提高与此练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三、结论
1、通过实验证明在跳高的力量训练中,大负荷力量训练要优于力量训练要优与中小负荷力量训练;
2、采用“最大力量+最大速度”的组合练习则使最大力量与爆发力量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从而提高了跳高所需的专项爆发力;
3、大负荷力量训练法与超等长训练法的结合运用,将是联系最大力量与爆发力量的有效途径;
4、大负荷力量训练法对于中学生业余体育训练中发展爆发力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清,力量训练研究综述,中国体育科技
(2)陈先良,谢守铃,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报
(3)刘建华,李志鹏,对田径爆发力训练组合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王保成,力量的特征与分类,青年田径
(5)万德光,现代力量训练法
(6)中学体育网,k12体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