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迅猛而来,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现实环境中,
民族舞蹈的发展正在面临着巨大地冲击, 而且, 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呈现出民族属性渐渐淡化的迹象, 这应该引起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的高度警觉。
舞蹈的民族属性渐渐淡化明显地表现在以下一些现象中: 在一些以歌星为主动脉的综艺拼盘式的大型晚会上, 不少舞蹈成为大腕歌星的陪衬, 成为功效制作流程中的雷同标本, 缺乏独特鲜活的舞蹈语汇和形象塑造; 一些舞蹈作品只强调表演技法而忽略民族语汇的运用和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 一些以表现自我为主的蹦迪之类的舞蹈甚至成为时尚,等等。
民族舞蹈属性的淡化显示了民族舞蹈本体的萎缩。当今民族舞蹈属性的淡化, 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 比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出现了一些与高科技相伴的艺术样式,由于人们对高科技的热衷和依赖, 便会对一些古老的、传统的艺术样式渐渐淡漠;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由于思想观念和财力等原因, 不仅自然生态的保护往往被忽略, 而且民族文化生态也常常被视为陈旧或落后而失缺保护,使得滋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土壤遭到了瓦解。民族舞蹈属性的谈化, 实际是舞蹈艺术的褪化。世界舞蹈艺术理论家莱辛和普列汉诺夫都阐述过这样的观点: 相对于原始人类的舞蹈活动而言, 现代舞蹈是萎退的艺术。从舞者的精神投入状态而言, 这一观点不无道理。
尽管民族舞蹈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 然而,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进程中, 需要以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展现民族文化的绚灿, 表现中华民族的自信形象, 需要不断发展民族舞蹈艺术。因此,作为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 既要感觉到民族舞蹈面临的种种挑战, 警觉到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淡化趋势, 怀有危机意识, 又要认识到民族舞蹈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认识到民族舞蹈自身的发展规律, 勇于坚守, 敢于坚持, 强化舞蹈的民族属性, 发展民族舞蹈艺术,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如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有着独特的舞蹈语汇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后, 鄂尔多斯地区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走发展民族艺术的道路, 几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不断深入民间, 体验民族传统, 汲取民族民间艺术营养, 创作出了众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舞蹈作品, 使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在国内外文艺舞台上呈现了亮丽的光彩, 为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鲜明的民族属性正是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的可贵之处和亮丽的光源。新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经济飞快发展的背景下, 鄂尔多斯地区的舞蹈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处境, 坚定发展民族舞蹈艺术的信念, 坚持走发展民族舞蹈艺术的道路。在舞蹈创作中坚持以“我”为主, 充分运用民族舞蹈语汇, 强化舞蹈的民族属性, 使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不断的发展。
舞蹈是动的艺术,人的生命力可以化为跃动的形象在舞蹈中体现,民族舞蹈是群体生命力的显现,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群体跃动的形象。人们又常把民族舞蹈称作为“艺术舞蹈之母”,正因为这样, 民族舞蹈跨越数千年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由于它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适应时代精神的部分民族舞蹈会逐渐消失,而富有时代感,有新的审美情趣的民族舞蹈,在今后定会不断发挥作用,从而增加艺术时代感,使它更富有生命活力。
中国民族舞蹈是通过富有特色的形式美体现民族精神,它浓缩着中国文化精神,显示着中华民族之魂,是永恒的生命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