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勾兑一词,很多人大脑中立刻浮现的就是劣质酒、掺假等,大部分人都认为白酒勾兑就是“酒精加水”,只要白酒是勾兑的,那就意味着这款白酒是不好的。
但是事实是白酒勾兑只是白酒行业被曲解的名词之一,白酒勾兑其实就是把具有不同香气和口味的同类型的酒,按不同比例掺兑调配,起到补充、衬托、制约和缓冲的作用,使之符合同一标准,保持成品酒一定风格的专门技术。但是长时间一直被大家所误解,今天中国酒志网就为白酒勾兑来“正正名”。
白酒勾兑是什么?
采用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酿造的白酒,无论何种香型,从酒甑(俗称蒸锅)中蒸馏出的是原酒(也叫基酒),酒精含量一般在70度—85度之间。这种原酒或基酒,是无法直接饮用的。
怎么才能调制成口感适合、度数适合的成品酒,让消费者便于饮用?唯一的做法就是“降度”。
那么,从70度以上的原酒,降到我们日常所见的52度、46度、39度等等成品酒,这个过程就叫“勾兑”(在白酒厂家一般叫勾调,勾调中心是厂家必须的技术部门之一)。
白酒勾兑为什么被误解?
事情源于1998-1999年之间两件事情的前后联系,被媒体和公众泛化联想了,至今“勾兑”一词被媒体和公众已经整整误读14年。
前一件事,是1998年春节期间发生在山西文水县的特大假酒案,不法商贩用甲醇兑水制成的散装白酒导致27人死亡。此事经时任中央领导批示后,全国各大媒体跟进报道,初步形成了公众对“勾兑”的认知。
后一件事,是1999年的一次新工艺白酒研讨会上,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高工在会上指出,目前采用食用酒精生产的新工艺白酒达到70%。但该观点被媒体误读,次日国家级权威媒体报道“目前我国70%的白酒系勾兑”,当时即引起轩然大波。这就导致很多人将两件事联想到一起,由此形成了“勾兑酒”等于假酒或劣质酒,不敢喝、不能喝的广泛认知。
后来沈老曾多次指出原始观点被媒体误读了,但始终没有扭转这一认知基础。
这便是白酒勾兑,其实是符合国家规定的白酒工艺,它只是必须的工艺流程,没有任何褒贬之分,认为勾兑即为假酒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需要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