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汾洒第一车间”
---全国主流媒体看到“清香汾酒是实实在在种出来的”
10月9日-10日,“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基地行”采风活动以“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行,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山西日报等全国 70 家媒体走进杏花村汾酒厂和长治沁县汾酒原粮地,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亲自感悟汾酒魅力,看到“清香汾酒是实实在在种出来的”。
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启动仪式致辞说“汾酒绿色原粮基地是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汾酒全产业链布局的开端。一颗高粱谷粒从田间原生态进厂到一瓶汾酒产品入市,要历经 36个大环节监控、183个质量控制点检测,满足 2182 个既定标准。”
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2009年,汾酒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创建原粮基地,并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开启原粮基地布局,目前全国原粮基地已达 110 万亩,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种植”模式确保了原粮质量、品质、价格和供给稳定,为公司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原粮产能支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在以高标准、严要求把控原粮品质基础上,汾酒又提出以有机、绿色、生态、循环”为理念,进一步构建酿酒生产全产业链,展示清香型白酒的顶级匠心品质,确保消费者喝绿色汾酒,更开启白酒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方向引领。
01 从一颗高粱到一杯清香
每年10月初,太行山区的沁州沃野,高粱映红壮美一片丰收景象。再过 20 余天,这些优质高粱收割完毕被跨越百余公里送进杏花村汾酒厂,后来变成一杯杯汾酒。沁州只是汾酒高粱种植基地之一。2009 年开始为把控源头品质,汾酒集团先后成立了汾酒原粮公司、汾酒集团中国白酒酿酒高粱研究中心,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率领公司多名高层先后考察了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东北等地,推进基地建设工作。
此后,历经十年的精心布局,从甘肃山丹军马场、永登县到东北黑土地,从内蒙古吐列毛杜、河北坝上草原到山西沁县,汾酒都建设了堪称全国顶尖的高粱种植基地。同时,培育出了汾酒1号、2号、3号、9号等专用高粱种子。
黄土地上的山西沁县,有悠久高粱种植史,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境内无工业污染,是汾酒流域“黄金地带”的高粱基地之一,极适合高粱省生长,沁县具所产高粱具有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出酒率高、耐蒸煮、口感好等特点。
目前,沁县为汾酒提供原料的高粱地共有 10 万亩之多,有 6500 多户农户参与了种植。每一颗高粱,都汇聚了高粱种植户、农业科技员、仓库管理员、沁县汾酒原粮基地管理人员的心血,优中选优之后,籽粒瓷实、粮品质优、出酒率和成品酒质俱佳的沁县高粱,每年都送往汾酒生产线,造就独一无二的清香品质,也为汾酒清香天下”的时代梦想注入了活力。
汾酒高粱种植还在探索更大突破。今年6月 19 日,汾酒集团与神农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依托神农现代种业、智慧农业、资本运作等优势载体平台。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酿酒高粱种植基地,培育一流的酿酒粮食新品种。
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鞠振表示,今年以来神农科技集团已经在朔城、山阴、原平、太谷等9个县(市、区)建设高粱基地15万亩,预计产量7.5万吨5年内面积将达到50万亩。同时,还将与汾酒集团在 2年内合作推广酿酒高粱新品种100万亩,为打造“健康汾酒清香世界”提供高品质的原粮保障。
02“汾酒争做低碳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两天时间,全国媒体采风团走进汾酒酿造车间、汾酒博物馆、沁县汾酒原粮基地,展开一场由一粒种到一抹清香的奇幻之旅,深入地了解汾酒的品质特性、文化底蕴以及汾酒集团在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原粮种植是是汾酒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基地模式的开端。近年来,汾酒以“有机、绿色、生态、循环"为理念,以“构建酿酒生产全产业链"为目标,以白酒产业为龙头,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按照前向后向一体化和从田间到餐桌"的发展思路,依托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通过汾酒投资的沁县肉牛养殖场,把酿酒酒糟和沁县汾酒高粱种植基地结合起来,推动完善“高粱酿酒--酒糟养牛--牛粪肥料化还田--高粱种植”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经过几年的运作,汾酒已经形成从种植、酿酒、养殖、秸秆及牛粪肥料化还田的闭环,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产业链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原粮品质和肉牛品质的双促进、双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碳中和,是汾酒产业链延伸的一次有效实践。
汾酒副总经理常建伟表示,目前汾酒正全力构建“生态循环产业链”。原粮基地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通过对源头到终端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掌控,使得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衔接、上下贯通为汾酒复兴十大行动之一的“品质再提升行动计划”提供基础支撑。
李秋喜表示,汾酒作为山西省国企改革“样本”,势必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抓数字化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局带来的发展机遇期,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扛起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我们将坚定中国酒魂,活态为魂’战略定位,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继续将汾酒打造成为世界第一文化名酒,开拓创新、大展宏图,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汾酒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让汾酒活态文化生生不息。"李秋喜表示,汾酒坚守着对消费者的初心与诺言,争做低碳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业内人士认为,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汾酒第一车间系列活动,是一场沉浸式体验,参加者可以亲自看到、感知和体验汾酒的“活态文化”,进而促进达成让消费者"可观""可听""可感”“可触”“可品”的“五可”品牌体验。
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10月8日,汾酒集团向山西省红十字会捐款 3000 万元,用于山西近日以来的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竭尽全力帮助山西受灾群众尽快战胜困难、恢复生产生活。李秋喜表示,汾酒将积极与此次受灾的高粱基地种植户对接,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抗灾救灾,将损失降到最低。
03 原粮基地对汾酒长远发展有何意义?
汾酒酿酒所需高粱、制曲用大麦、麻豌豆,目前已在全国分为高粱种植基地、大麦种植基地、豌豆种植基地。其中,高粱基地主要布局在东北松辽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内蒙古河套平原等地,大麦基地主要布局在甘肃山丹军马场、内蒙古吐列毛杜农场;豌豆基地主要布局在甘肃永登地区、河北张北地区。各基地区域原粮生产情况,由原粮公司进行总体调配,并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流动的良性互动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原粮基地几乎都位于同一纬度带内(大约为北纬 36 度到 45 度)。除了维持“黄金种植地理带”,针对同一种粮食,汾酒一般会有一东一西两个基地,这样即便一个基地出现异常,也不会影响到汾酒产品的稳定和质量。
原粮基地对汾酒长远发展有何意义?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安定表示,粮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靠天的产业,粮食质量也可能受到气候影响产生很大变化。汾酒建设全国原粮基地,从原粮战略的角度和视野,除最大限度遴选优质原粮外,还避免了灾害年粮食的减收和市场粮食质量的良莠不齐。有了自己的全国粮食基地,汾酒的酒质稳定性就有了极大保障。
汾酒前瞻性的绿色原粮基地布局,就有效掌控了原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商品粮的依赖维护了原粮市场的稳定。汾酒在育种和农业规模化管理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也为国家的种业安全提供了助力。
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汾酒集团以公司化方式开展原粮基地建设,与清香汾酒,绿色汾酒,文化汾酒的经营理念无缝对接,为汾酒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最终实现从源头对绿色生态汾酒品质的驾驭。
此外,汾酒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基地模式有效延伸了汾酒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原粮也影响了行业发展,以汾酒为代表的高品质白酒,正大踏步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迈进。
今年6月13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对汾酒集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品牌价值、市场拓展、原粮种植、产品定位、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对汾酒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提到要加大力度带动本省原粮种植(汾酒集团应同时为农业龙头企业)”。
常建伟表示,这一系列决策部署与具体要求,不仅为汾酒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坚定了汾酒原粮基地建设的信心与决心。汾酒将全力做好绿色原粮基地特色产业文章,推进原粮基地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
“品质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作为清香型白酒龙头企业,山西汾酒将会根据发展战略规划“全产业链’建设总体部署,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原粮安全、质量安全、助农增收为核心,通过基地建设,与各合作方形成紧密供应链联盟,通过后向一体化战略进入上游领域,掌握一定的资源话语权与产品的定价权,给行业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