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种田旧俗有讲究


怀宁物华天宝,民风淳朴,流传下来的一些传统习俗,有的被逐渐淘汰,有的被扬弃保留,有的将发扬光大。譬如种田的旧俗,现在虽然在农村不再时兴,但是仍被一些年龄较大的老人津津乐道,粗略了解却也别有风味。

旧时,怀宁农民在正月里一般不下地干活,只做农事准备;只有等到农历二月初二,才开始正式下田劳作。

清明前后做秧田,秧长至四、五寸时开始插田。每年第一次拔秧插田极为隆重,当日清晨插秧者吃糖水糯米圆,喝插田酒。下田之前先放鞭炮祭神,田主下田拔第一把秧,叫“开秧门”。由于插秧须抢农时,农户经常采取换工形式相互帮插。插秧高手受到尊敬,称为“秧先生”,吃饭坐首席,第一个下田,插第一趟秧(一趟五行),有时还应众人要求表演“打趟子”(即不论弯田直田,信手插去都能横竖成行)。插秧者喜欢比赛,若后下田的人将先下田的人关在田里,叫插“关门秧”,先下田的人就算输了。当天拔的秧必须当天插完,不留过夜,叫“不插隔夜秧”。

插秧者只要下了田,就必须插完那块田才能收工,叫“不插破田”。插田时有人专门送秧打秧,打秧者不能把秧抛到插秧者的头部或上身,否则会“打矮了人的火焰”,是倒霉的事。插秧者边插秧边唱歌,唱的越热闹越痛快越好,俗语云:“插田不唱歌,蛤蟆吃稻棵”。

插秧时做稻芽粑馈送亲友,叫“吃青”,待新米出来又做新米粑送人尝新,叫“吃黄”。稻谷入仓和收藏种谷时不能大声说话,怕被老鼠发觉。堆草日中午吃糯米饭,表示草堆粘结不散。谷仓里的蛇被视为“守仓龙”,不加伤害。

旧时农业靠天收,故农民十分注重祭拜神灵。建国前县城和乡村多有龙王庙,久旱不雨,即祭祀龙王——将龙王塑像或牌位抬至烈日下曝晒,祈其降雨。建国后,此俗已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