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完成夙愿的圣物 擦擦


擦擦概说

擦擦,是一种小型泥塑。这些泥塑大多是塑造一些上师、神灵、佛陀、佛塔等象征性浮雕,或者是塑造一些小型的带有佛像的“佛塔小山”。

“擦擦”的浮雕是用硬模挤压而成,或用单模凹凸板模压而成。小型泥佛和“佛塔小山”则是用类似软模的一种模子做成。

“擦擦”属供奉神佛的一种圣物,常出现在圣山、神湖边、和转经路上,也常作为塔和佛的填充物,使其更具灵气。

在西藏民间,人们习惯将“擦擦”当作完成自己夙愿的圣物,供奉于一切被认为有灵气的山湖。若遇家人有病去世,必须请喇嘛念经,然后根据病人或死者的生辰,以及他们平时尊信的本尊,算出该供奉什么佛的“擦擦”。家人依照喇嘛的指点,从擦擦制作人那里用钱物请回,或请人制作,然后供奉于神山、神殿,寺庙旁或者放入江河湖泊中。

在西藏,人们为积善业而大量制作“擦擦”。有条件的人家在山上修一小屋叫“擦康”,里面放置大量的“擦擦”。

在制作擦擦时,由于原料不同,便分出不同的等级。

普通泥塑“擦擦”,流行于民间,随处可见,有的背面粘有青稞或其它谷物,以示祈望。

虽为泥制,但在泥土里掺进金、银、玛瑙、珍珠、珊瑚等宝石粉,以示贵重,此种“擦擦”多为贵族及上层人士所用。将活佛火化后的骨灰与泥土混合制成“擦擦”多作为圣物填入佛塔,即认为活佛的灵魂不灭,人们对塔叩拜可得到赐福。

藏传佛教仪轨中,达赖、班禅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后,实行塔葬,在塔葬之前,要对尸体进行严格的防腐处理,即用盐巴、藏红花等药物吸收体内水份,再将干涸的法体塑成金身,然后置于金质或银制塔中,供人朝拜,而那些浸透活佛血水的盐巴和药物则混入泥土中,用来制作“擦擦”,这种“擦擦”既高贵又神圣,用作护身符可抵挡一切邪恶。药物“擦擦”是用不同名贵药物制作而成,平时用作护身符,如遇身体不适,可当作药物服用。

种类繁多的擦擦

每一件古老的擦擦都有其自身的宗教、艺术、文物和收藏价值。因材质的不同、年代的远近、制作者身份的尊卑、艺术水平的高下、出土和传世数量的多寡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对擦擦品评鉴赏及珍稀程度界定的客观依据。因此对擦擦的种类有必要进行划分。

一、泥擦。一般用最普通的泥巴,好一点的则用阿嘎土、炼泥、香泥(掺有香灰)、纸泥(掺有纸浆)等等制成,通称“泥擦”。此类泥擦子素泥为多,在古老的擦擦中,普通泥擦尚属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的一种。除罕见品或属于“名擦”的泥擦以外,绝大多数泥擦其价值相对较低。

二、骨擦。将圆寂活佛、高僧骨灰混合泥土制成,因其成份掺入骨灰而得名,比重小于泥擦。此种“骨擦”也较泥擦为少,传世者相对更少,多数出土自塔腹。艺术、收藏价值较一般泥擦高,有一定文物价值。

三、布擦。据藏传佛教仪轨,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实行塔葬,此为藏地最高级葬礼。塔葬之先,须将大师法体用盐巴、藏红花等珍贵药品进行脱水处理,方可塑成金身,安放于金、银灵塔塔瓶之内,供万世瞻仰。此种灵塔在布达拉宫灵塔殿内有八座,供奉着八位达赖(五、七至十三世达赖)的法体。将脱水处理出的大师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称为“布擦”。藏语“布”意为法体。据藏地传说,身带布擦,无论人处何方可医百病,可避邪恶,可得平安,甚至刀枪不入。因此藏人认为布擦最宜作护身符,挂在身上,可得佛法护佑,以避邪恶。东嘎·洛桑赤列大活佛还认为,正挂大师布擦于前胸,不离方寸,意与大师心心相印。

四、药擦。传世品中尚有数量极微的“药擦”。是以多种名贵藏药为原料,依藏医药工艺流程、宗教仪轨,精炼压制成型并可服用医病的擦擦,因其原料为藏药(或有藏药成份)而取名“药擦”。传世药擦制成的年代大多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有经验的收藏家和做古玩生意的明眼人,即使不精于擦擦一道,仅凭不同于泥土的“手头”感觉和反映岁月年代的表层“包浆”,便会准确无误地判断其极珍罕的文物、古董价值。

此种药擦带于身上,不仅平时可以护身,暗示自己抵挡邪气,若真遇疾患不测,便可作药物及时服用。右图是在后藏地区萨迦北寺居民家中收藏到的一枚药擦,明显被掰掉了一角,且断裂处早非新痕,似服用有年了。

需要说明的是,传世药擦必须细分为两种,其一是纯名贵藏药制成的药擦;其二是用泥质药浆制成的,即藏药与泥掺拌而成,藏地常将此种材质的圆雕擦擦称为泥质药浆佛像。两种药擦的比重,观感都有分别。

五、名擦。类似“名画”、“名作”,因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故将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知名人士亲手制作的擦擦分类作“名擦”。此种名擦背面几乎都工整钤盖有大师本人的印鉴痕蜕、指纹或标记。如下两图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所制“西方三圣”和“金刚手菩萨”两件名擦,均背钤五世达赖喇嘛海螺印,清晰可辨。药擦较难寻觅,名药擦更是难寻,其珍贵价值则不言而喻了。

擦擦制作的简易工序

无论是出土、传世的古老擦擦,还是现今仍在源源不断地制作的新擦擦,一般从形式上可分为单模具制作的浮雕(高浮雕、浅浮雕),双模具制作的圆雕两种;从工艺上可分为素泥、设色、泥金三种;从制作上又可分为未经火与经火焙烧成陶、瓷等最基本的区别。

制作擦擦离不开模具。先要镌刻一件与将要制作的擦擦造型完全一样,模制工艺中称为"雕母"的原型镌刻品,再用此雕母去翻砂制作出一件或若干件与其凹凸完全相反,可以用来直接压制擦擦的模具,这种在藏族僧俗手中屡见不鲜的擦擦模具,藏语读作"擦什贡"。古老传世品中多见的擦什贡为青铜、黄铜等金属制品,而陶、纸、木质和早期的铜质擦什贡为珍稀品。

拉萨街头活跃着很多打擦擦的藏人,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制作擦擦的吧:

首先,取一块已熟好的泥巴。然后,用双手将泥巴滚成泥团,捺入模具。接着,用手指捺出一个装藏的孔洞。随后,放入数粒青稞(装藏)。再磕击压实,使泥塔擦表面造型清晰。用手捏塑出塔座。最后,取出已制成的湿泥塔擦。

制作好了方可晾干、待善信或游客请取。

有关擦擦的藏地风俗

在藏民心目中,世间的一切物质都可以制成佛像、塔。不仅取材于金、木、土、石,甚至是水、火,乃至空气。至今在藏区尚可见到打水擦、打火擦、打风擦的奇特而又真实的情景。即操模具不停地往水、火、空气中打去,于是随水、火、风去的便是无尽的佛像、塔、经咒。

打风擦--在经幡摇曳、风光迷人处打风擦的藏族女善信;供放在擦擦和门塘里的擦擦多得难以数计,所以绕擦康、门塘顺时针正转巡礼一周圈,就等于向无数尊佛、菩萨叩拜了无数次,因而在藏区历来有绕擦康、门塘巡礼的习俗。

除固定的供奉方式以外,外出诵经、云游挂单的行脚僧,一路磕长头的朝圣者和那些长年生活在牧区的善信,将擦擦供奉于随身佩戴的嘎乌之内,以便随时随地观想膜拜。四品以上贵族戴在发髻中为官位品级标志。

圆满夙愿在藏民心目中,祖辈已习惯于将打制的擦擦当作圆满自家夙愿的圣物,供奉于一切具有灵气的圣山神湖和生活着的空间……

在川西北藏区若尔盖县班佑乡多玛村边,有一座高5米、周圈80米、保存完好的大擦堆,其上限可追溯到九世纪赤热巴巾时代,堆放着无数的泥擦,是千年历史的见证。

1986年10月10日十世班禅大师亲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在书松贡卡转经台的纪念碑上记录了这一光辉的日程。照片中几个白色擦康中供奉着云南藏区的擦擦,照片中的圆形路径便是无数虔诚的善信年复一年、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巡礼足迹。

藏民深信"业报自招无代者"和"业力不可思议"的道理,而业缘又取决于绘塑和供养身语意圣物,因此在世间多打擦擦的信念在藏民心目中非常牢固,而量的概念又是首要的。一位叫旦木洛的老藏民从一九八零年起至一九九六年,一共打制了一百万尊绿度母擦擦,是村里生活着的善信中打擦擦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