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泥金彩漆


泥金彩漆,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明清之际达到鼎盛,考证《浙江通志》里有记载。现在宁波范围内仅在宁海有几位民间艺人还保留此项传统手工艺。

历史悠久的民间绝技

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的瑰宝,素有浙东工艺漆器之总称的泥金彩漆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明代以来,由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其手工业得到发展,漆器工艺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形成了辉煌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泥金彩漆也在工艺技术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作品名扬海内外。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殷实富裕。古时的乡里人家往往储备有大量的木头,准备在嫁女或娶媳妇时,派上用场。男方家父母在娶媳妇前要做一张大木眠床给儿子;女方家则要置办红妆家具。两家做的都是竹木器活,完工之后,就要进行外表装饰。为使器具外表绚丽多彩,往往会选择工艺方式――泥金彩漆,即在木胎漆胚上堆塑、沥粉、泥金彩绘。

泥金彩漆在宁波地区的历史悠久。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7000多年历史的木胎朱漆碗就是佐证。唐代高僧鉴真出使到日本,也从宁波带去佛像、生活用具及其它漆饰等泥金彩漆作品,对日本的民间漆艺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浙江通志》云:“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550多年了,从中可以知道,泥金彩漆在明宣德年间已形成了制作的强盛时期。另外,从保存在日本大都奈良正仓院的隋唐以来的宁波漆器来看,泥金彩漆可能远在明以前便远涉重洋,为中国漆艺远播扶桑作出过贡献。清朝时,泥金彩漆仍延续其辉煌的发展历史。

历史上,宁海的漆器久负盛名。从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的宁海民间泥金彩漆家具――清中期的龙凤红板箱及大木眠床,可以看出当年泥金彩漆带给人们生活的光彩。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的宁波乡间,泥金彩漆也曾辉煌一时,作品常出现在国内外的展览会上,备受赞誉。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新的社会体制的展现,在新思想、新风尚、移风易俗的主旋律中,从前结婚的千工床、万工轿,显赫的十里红妆及几千年的婚俗习惯被彻底地改变,所以,泥金彩漆器具的需求,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年浩劫中,泥金彩漆的工艺被划入了封、资、修和香花毒草的行列,迫使从艺人员弃艺从耕,直到现在此门工艺技法面临着濒危的状况。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观念和习惯的转变,泥金彩漆工艺失去了它生存的市场,现在一般农家已见不到泥金彩漆的踪影,其展示面已越来越狭窄了。虽然泥金彩漆工艺在移风易俗中被渐渐隐没,但在我县还有几位艺人在坚持保留这一民间绝技。我县的民间艺人黄才良于1973年师从张学笔学艺,在农村婚俗嫁妆中从事泥金彩漆工艺制作。1975年就职于宁海工艺美术厂,在各门派师傅指导下,吸取传统工艺精髓,反复钻研,进一步掌握泥金彩漆工艺配方和制作工艺流程。1979年后,泥金彩漆工艺在现代工业浪潮冲击下终止,但他仍潜心研究泥金彩漆,带徒一人。与黄才良同时的泥金彩漆艺人还有陈孝吉、童中回等人,一直痴迷于该门工艺。

据艺人黄才良分析,泥金彩漆经久不衰除了它有其鲜明特色外,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其一、地理位置优越。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北接宁绍平原,西南属半丘陵地带,林产资源丰富,对外开埠甚早,为最早的“五港”通商口岸之一,海外贸易频繁,交流甚广,有利于甬式家具对外的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泥金彩漆器备受国内外商户的青睐,这是形成泥金彩漆辉煌的原因之一。

其二、文化积淀深厚。宁波有几千年河姆渡文化的熏陶,加上有悠久、深远、厚实的婚俗文化,在男婚女嫁时,为了显示家底厚实富有,男女双方在婚嫁上大做文章,相互攀比,相互炫耀,就是普通百姓也要倾其所有置办嫁妆,以夸耀于乡邻而显示对子女婚嫁的隆重,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甬式婚妆家具的市场需求。地处宁波南部的宁海,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人力资源丰富,因此历史以来手工“五匠”比较发达,在耕作之余,绝大部分匠人师傅带徒弟走南闯北为人做嫁妆,稍有规模的作坊把泥金彩漆的成品运到台州、宁波等地区售卖,慢慢地向宁、绍、台等周边地区扩展,使泥金彩漆工艺在婚嫁家具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形成实用家具装饰门类中的奇葩。

其三、应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家居建筑、日常生活器具等表面装饰,亦可用作厅堂艺术品的陈列。题材选择灵活,艺术的可塑性强,不管是历史人物,或是鱼虫鸟兽或是花卉草木,不管是群堆或是单体堆塑,不管器形的复杂简易,都可因地制宜,随意发挥。经久耐用,历千年不坏,这可以从日本正仓院泥金彩漆实物中得到印证。

制作讲究的宁波工艺“特产”

泥金彩漆最主要的工艺就是在木胎漆胚上堆塑、贴金、上彩,表现物品外表美观。其作品品种丰富,题材广阔,绝大多数表现在内房家具及生活用具上;多以亭台楼阁、吉祥图案、戏曲人物等图饰来体现。作品构图自由、层次清晰、典雅古朴、绚丽多彩,富有很强的立体感,而且不易磨损剥蚀,经久耐用,深受百姓喜爱。

泥金彩漆有一套独特复杂的工艺流程,气候与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全是手工技艺,明代之前没有文字记载,靠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传。泥金彩漆制作工艺手法主要有平花、沉花、浮花三大类。它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有生漆、柚油、金箔、香灰、瓦灰、蛎灰、朱砂、云母、螺甸等十余种天然矿物质,它的工艺技法流程各有特色:

1、平花――髹涂朱漆、黑漆后器物表面上再进行描绘,《髹漆录》中表述“描金画漆,即纯金花文也,朱地黑质共宜焉”。技法过程有二种:一是先拷贝底稿后再上彩,然后再勾金线或贴金;另是先贴金后再上彩。基本特点是与底漆膜保持平,所称“平花”,亦称“漆上彩”或“金上彩”。一般应用在床、橱、柜、花轿平面结构上,人们很少擦摸的地方,因为人手经常擦摸很容易掉色。

2、沉花――又称“暗花”或“漆下彩”。在髹漆后的器物上进行打磨退光,清理干净后拷贝图稿,用泥金(碾金)、贴金或水拖金的技法制作,待完全干燥后用墨勾出人物的面部、手足、衣饰及景物的细部,再在金上绘上部分颜色,然后在器物表面上罩漆(亦称罩金髹)。其优点明澈如水,久用不会磨损。它的应用除大件家具外,还应用在无盖桶、盆、盘的内部,如洗面盆、洗脚盆、梳妆盒、果祭盘等等。

3、浮花――即花纹高高凸起,又叫堆漆,在《髹漆录》中所谓“隐起”的做法,它有浅浮堆、高浮堆、线堆几种工艺。用净生漆、熟桐油、瓦灰、蛎灰、香灰严格按配方比例进行捏、揉、捣而成的漆泥,以手揉不粘、压而不散为佳,堆塑后经数月逐渐干燥,坚硬如石而不开裂,再贴金上彩(上彩可分“追金”“开金”两大手法),表面髹涂明光漆(即罩金漆),然后铺贴云母、螺甸,再分天色、地色、修边、挖朱,完成后的器具色彩对比强烈,绚丽华美,赏心悦目,经久耐用,为人们所喜好。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床、花轿、橱柜、提桶、粉桶、帽桶、饭桶、茶桶、鼓桶、祭盒及果盒等等。达到了朱金木雕难以达到的装饰场景和应用效果。

据县文广新闻出版局文化文物科科长张建国分析,泥金彩漆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五方面:一、泥金彩漆最具特色的工艺是“堆泥”。这是与国内其他漆器最大的区别。堆泥的原材料选用上好生漆按一定比例拌以极细腻的瓦片灰或蛎灰,经反复搡打、揉捏,使其硬度适中,不粘手,才可堆泥。干透后的堆泥水浸不透,受燥不裂,历经千年岁月能坚硬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