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的饮食文化


闽北一些山区县(市)因山高水寒,当地人嗜好辣椒。农村中三餐吃辣椒是寻常之事。大多数闽北人民都能吃辣。邵武、光泽、泰宁一带有“无辣不成饭”的说法。遇青黄不接季节,辣椒更成佐餐佳品,无菜时,往往举家围吃一碗辣椒就可济事了。当地人除食鲜辣椒外,还备有辣椒干、辣椒粉、咸辣椒(即辣酱)等。在穷乡僻壤,常见当地人闲来抓辣椒干在嘴中津津有味地细嚼。每年每户需干、鲜辣椒数十斤乃至上百斤,用它配以四季青菜,细水长流。山区的家常菜辣椒炒泥鳅,一海碗不上十条泥鳅,其余均为辣椒,鲜辣无比,十分开胃。

说起闽北的饮食就不得不说闽北的小吃了。闽北山区用米制品加工的各种风味小吃颇具特色。较著名的有邵武的“铁城三糕”。松溪的“肉丸”(又名蒙丸)、“芋丸”、“豆腐丸”也别具一格,该县特有名吃“小角”更令人叫绝。它将肉泥、面粉、白糖拌匀,再将鸭蛋烙成薄如春饼的蛋皮;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蛋皮卷成的圆筒里,条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炊熟,吃时切成小段块,老少咸宜,可上筵宴。“小角”原名“削桧”,顾名思义,寓意将南宋奸臣秦桧切削吞食,与各地“油炸桧”(油条)具有相似的民俗意味。此外,建瓯的“豆浆粉条”及该县东游乡的“夹踏仔也很有风味。武夷山区的“苦槠糕”、“鼠曲粿”富于山野气息。

此外闽北地区各个县市还打造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如建阳,武夷山,这些都突显了闽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

闽北地道特色美食

闽北的饮食文化

1、延平笋燕

笋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最具特色的汉族名肴,被称为闽北一绝而且流传至今。 到延平没有吃过笋燕就等于白来,笋燕于延平而言知名度、美誉度可见一斑。将鲜嫩的冬笋或绿笋等其他竹笋细切成丝,与猪肉丝、香菇丝等同煮,再以薯粉调成稠羮即成,也有再添加切成条状的肉燕皮混煮,故名。

闽北的饮食文化

2、光饼

其名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八闽人民为了纪念戚公的丰功伟绩,竞相仿制称之为“光饼”,相沿成习,成为建瓯人喜爱的食品。光饼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传统品种有光饼、乌糖饼、光肉饼、芝麻肉饼等近10种,可直接食用,也可切块油炸后加配菜同炒,“大肠炒光饼”也是建瓯特色小吃。

闽北的饮食文化

3、建瓯板鸭

鸭子宰后风干,令其状如板,故名。建瓯板鸭系建瓯传统特色产品。由于其形、色、香、味俱全,制工精细、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在清朝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建瓯板鸭在选料、腌制、气候烹饪、佐料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以不油、不咸、无腥气、香嫩可口之风味,久盛不衰。

闽北的饮食文化

4、武夷山熏鹅

武夷山熏鹅以岚谷熏鹅最为有名,是一道桌面酒席必上的汉族传统名肴,整道岚谷熏鹅菜肴讲究色、香、味,鹅皮金黄透亮,加上点点辣椒粉映衬,十分美观,食之香辣醇厚,回味悠长。成年白鹅,去内脏后入锅加盐,煮至熟而不烂,沥干后将食盐、辣椒粉等香料抹于熏鹅体内进行熏制。熏制过程中鹅体内钾少许鹅汤,出锅前一分钟后还要加米酒少许。

5、邵武包糍

闽北的饮食文化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6、建阳水吉扁肉

闽北的饮食文化

水吉扁肉是福建水吉镇传统的汉族小吃。扁肉是形状、制作过程与北方馄饨、闽南扁食相类似,但是口感、鲜味等大不相同的一种食物。水吉扁肉盛入碗里,皮子光滑、肉馅部分鼓胀、圆滚、微带肉红,晶莹剔透,放入口中皮子自然溶化;肉馅咬吃有弹性、鲜嫩、滑溜、香甜。

7、顺昌银包金

闽北的饮食文化

又称灌蛋,顺昌美食。制作精细讲究,打一新鲜的鸭蛋在水里,再讲剁好的馅用尖筷一点一点的塞进蛋黄里,适量为止,之后放窝内温火二十分钟,熟后即可。煮好的“灌蛋”外表晶莹如雪,白里透黄,在青葱点缀下色彩鲜艳,令人顿生食欲。细品“灌蛋”,外皮嫩滑,蛋黄与肉菇山鲜味道交融。“灌蛋”在顺昌有着“银包金”的称号,有着团团圆圆、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

8、光泽“文子”

闽北的饮食文化

“文子”,是普通话的称呼,本地话“丸子”之意,又叫清明果,原是清明时吃的小吃,现在是当地四季一种著名的小吃。“文子”用鼠曲草舂烂后加入大米糯米配比磨好的米浆内拌匀然后放进锅里用小火边煮熟至浓稠泥团状后,取出揪下小团加馅料制成。里面的馅菜又都是开胃之物,香辣可口,蒸熟后连吃好几个都不解馋,吃完还有草叶的清香残留齿间,回味无穷。

9、浦城豆腐丸

闽北的饮食文化

豆腐丸味咸,丸体含肉,鲜嫩油香,入口嫩滑,香味四溢,是高蛋白、低热量的健康美味。既可小吃,又可做菜下饭。据传,浦城豆腐丸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豆腐丸以豆腐和猪瘦肉为主料,制作时,将适二情盐放入较嫩的豆腐中,置於钵内捣烂成酱,尔后裹以肉粒,用汤匙一粒一粒地画放在面粉碗上,摇滚成丸,投人锅内煮之。

10. 靠粘提

闽北的饮食文化

邵武特色小吃,也称尻庄糍,多为沿街三轮车叫卖。以晚米、五花米粉肉片、细肉丁和天然碱水制成。使用时加入大蒜及酱油、辣酱,别有风味。吃着便是一种享受了,街边或站或坐,靠着简单的座椅,呼朋引伴的喊杀着吃。街头巷尾,食堂饭店无处没有此物,吃来绝是享受。

11、松溪小角

闽北的饮食文化

小角作为松溪县特有的名食,榜上有名,而且是唯一的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将肥肉剁好,拌白糖、山粉,以蛋皮包成条蒸熟而成,吃时再切成小断块。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故名。

12、米粿

闽北的饮食文化

米粿是三明农村一带逢年过节、农事喜事而做的一种粳米食品。闽北方言“粿”谐音“财”,因此乡间制作米粿很普及,花色种类非常多。有禾米粿、烂粿、粿包、粿仔、粿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