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贵州”,是“尊贵之州”,尊在于她独特的神秘气质,贵在于她灵动的自然山水。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日,偏安西南的贵州,更是表现出了稀缺的“尊贵”价值。吸引这更多的人去走近她、感悟她。
“一灰一红”,云贵高原独特的魅力
从造地运动以来,贵州就沿袭了中国西高东低地势走向。地处云贵高原的这片灵秀之地,由于西南暖湿气流的温润,气候舒适宜人,风景更是如诗如画。
云贵高原与其他四大高原有着不一样的气质,她少了青藏高原的气势,缺了蒙古高原的开阔,没有黄土高原的苍莽,但是多了一点灵秀风景,就是这点灵秀,造就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一处喀斯特。
风景的美无法用比赛来衡量,但是风景的价值,却能用评选来考量。与各种赛事类似,全世界风景区每年都会经历一次“奥运比赛”——世界遗产评选。
这项比赛,可以说比真正的奥运会要严格许多,正是在这严格的标准下,催生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级风景区。
自中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
为数不多的43项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而剩余的省份平均下来,几乎都是一个省一个。唯独地处西南的贵州却有两处,一处为荔波的喀斯特,一处为赤水的丹霞地貌。这“一灰一红”书写了云贵高原上独特地质的魅力,而这些魅力被世人第一次所熟知,却是“灰色当先”。
“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荔波,这个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地方,地处黔南边陲。在地质学家看来,这处“绿宝石”的奇妙,不是在于它的景色之美,而是在于它对绿色美丽的执着。因为,全世界的喀斯特都“死”了,只有她还“活”着,只有在她的王国里,才珍藏有绿色生命的绝唱。
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喀斯特,聚茂兰、小七孔、大七孔和水春河,集山、水、林、洞、瀑、湖,构成了地上和地下两条风景线。
地面上是相互演化递变的锥状峰林、峰丛、天生桥和天沟地缝,是森林、溪河、瀑布、湖泊;地面下是穿洞、漏斗、落水洞、竖井、暗河……这里生长着单性木兰、白花兜兰数十种濒危动植物,生长着银杉、珙桐、鹅掌楸一批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始动植物。地上地下到处都密布着神话、童话、仙境般的美丽与奇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这里,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小七孔玲珑秀丽,堪称“超级盆景”;大七孔奇伟壮丽,彰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水春河浓荫锁江,宛如一轴丹青画卷;百里樟江浪花晶莹,仿佛一支熠熠闪光的碧玉簪。
超乎想象的生存方式
荔波喀斯特洞穴数量众多,景观珍贵而奇特。董哥洞中生长着两只已有十几万年生命史的钟乳石,科学家从默默无语的它们身上,居然解读出十几万年地球气候的变迁。
荔波喀斯特的原始森林,生长在三层几亿年的岩石上。石头上的生存,必须超乎常理,逾越常情。在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各种树根不分类别、部分彼此地纠缠交结。
它们越过空中,翻过山岩,在百米绝壁上攀援,寻觅可以落脚的地方。一旦找到,便钻进去,岩石的每一道缝隙,都是它们生存的希望。这些看上去柔弱无力的树根,以坚韧对抗坚硬,撑破,或者说是撕裂了岩石,将根系深深地扎进石缝,穿透岩石伸入地下去吸取养分。
如果无缝可钻,那些大大小小的根系,就从四面八方漫过岩石,将它围困起来,再从岩石的边沿下掏取土壤。
年年岁岁,树木不断生长,根系不断发达,岩石被树根编织的网一点点抬离地面,形成了喀斯特森林里的一绝——“树抱石”。在一座小山上,一株榕树“力拔山兮”,就这样抱起了一块排球场大小、重达百吨的巨石。
生存的渴望所激发的生命力量,生命意志所展示的坚忍不拔和不折不挠,撼人心魄。
用钟灵毓秀诠释生存智慧
走进荔波喀斯特,有时会产生错觉,以为这里的树木和人类一样,有着健全而灵活的心智。喀斯特的树木对水源有一种而特别的感情。它们总是抢先占领岸边,挤到河里,任凭溪水淹没树干,有的小树甚至长在了激流的中央。
与别处那些离不开水又怕溺水的树木完全不同,它们居然拥有了水陆两栖的本领。它们仿佛在用这种方式,戏谑树木与水的关系法则,并由此创造了喀斯特又一个奇迹——“水上森林”。
这里的一些动植物的智慧,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在林间的地面上,常常能看见行动怪异的“小草”,那是已经学会化妆术的竹节虫。这些躲在草丛中的虫花,把自己弄成白绒绒一团素面朝天的花絮。某一类蜘蛛,则在背上画出一只凶神恶煞的大猫,有的植物,也用动物的摸样装饰自己,以恐吓动物天敌。
荔波喀斯特是人与自然和谐互荣的典范,在这里,这里的人们“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他们劳动时唱山歌,恋爱时唱情歌,宴宴时唱酒歌,用歌声记录和装饰朴素的生活与情感。
这里的“肚皮舞”和“贯胸舞”,曾被记入《山海经》,成了“刑天舞”和“贯胸人”神话的来源;这里的“两片瑶”保存着秦汉贯首衣的模样,造型奇特的禾仓,也可以找到树居时代痕迹;这里至今仍沿袭穴居时代的洞葬习俗,把洞穴看做是生命栖息的天堂。
这里的瑶族和大洋彼岸北美的印第安人远隔千山万水,没有联络,但两个民族的图腾柱确能如出一辙,极为相似,让人生出很多的猜想。
这里耀眼的民族之花,在荔波喀斯特的绿色里开放,为喀斯特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也因此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地的点睛之笔。
相信,她会仍然以自己的绝伦的姿态,征服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