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苏东坡“值得一死”的奇特海鲜


河豚真能吃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烧法得当,河豚可是不多得的人间美味。尝过鲜的人恐怕都要发出:“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的绝妙感叹吧。

元代诗人王逢的“如刀江鲚白盈尺,不独河豚天下稀”;宋代范成大的“荻芽抽笱河豚上,楝子花开石首来”,将河豚的极致味道,推到了美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河豚鲜美无比,是鱼中的的精品,真叫“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

今人常为一品河豚的美味胆战心惊,却又跃跃欲试,殊不知,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也已与河豚有着一份解不开的“生死情缘”。

苏东坡与河豚的“生死情缘”

原来,从四川下到江南之前,苏东坡就从诗人梅尧臣写给范仲淹的一首诗中读到:“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便知河豚肉质非常鲜嫩,营养极丰富,口味鲜美。

然而,河豚鱼里含有剧毒,处理不当,吃起来又非常危险,真可谓:“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不经险恶,岂尝美味?

从此,苏东坡便一心向往着“值得一死”也不可不尝的河豚鱼。

后苏东坡到杭州任职。画僧惠崇,画了一幅《春鸭戏水》图,想请苏东坡题诗。

苏东坡说,题诗要得,但有一个条件。惠崇问,啥条件?“请我吃一顿河豚鱼!”

这下,可难住了惠僧,和尚吃素不吃荤,哪能办呢?

为了得到苏东坡的题诗,惠僧只好硬着头皮,带着苏东坡,来到钱塘江边的春眺水鲜馆,“屹立于旁”,看着苏东坡美美地吃了一顿河豚鱼。

苏东坡吃完,赞不绝口,当场在惠僧的画上写下一首七言绝句:

竹外桃花两三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究竟是毒囊,还是美味?

如今,经常可见被河豚鱼毒素“撂倒”的种种新闻,标题大都耸人听闻,什么“千万别馋嘴 不然命白给”、“毒性极强切勿食用”等等。

这些不幸事件,实则大都因为对河豚的烹饪方法不当引起。万物都有两面性,食物更是如此,趋利避害即为上策。

当然,如果没有掌握科学、正确的食用方法,这等美味最好还是不要擅做享用,去个正规之所,品味现成的,更为妥帖。

关于河豚的毒性,偶得一美丽的神话故事,真假不辩,拿来分享。

据说,河豚和刀鱼、鲥鱼是东海龙王的三个子孙,而河豚鱼则是最愚蠢、最骄傲、最好胜的一个。

当它得知刀鱼和鲥鱼在长江中产籽,而被渔民捕获的消息时,生气地说,刀鱼和鲥鱼都是笨蛋。我去了,肯定不会被渔民捉住。为了保险,它带了一包毒药,并把毒药藏在血液、眼睛和幼崽中。

它以为自己身上有毒,渔民就不敢捉它,更不敢吃它了。于是,慢慢腾腾、摇摇晃晃,从东海游到南通长江水面上。一面游,还一面胀着肚皮,发出咕咕的叫声:那意思是,有本事的,来捉我呀!

河豚哪里晓得,南通渔民天不怕、地不怕,还怕你个猪似的“豚”鱼!渔民听到哪里有咕咕的叫声,就把网撒到哪里。

南通人将捉来的河豚,抠去眼珠,血液放光,肉洗净,把河豚的崽仔用盐和生石灰腌渍起来。拌上作料,或红烧,或黄焖,或白汁。结果,身怀剧毒河豚鱼,和刀鱼、鲥鱼一样,变成南通渔家餐桌上特有的美味!

教给你河豚的正确食法

关于河豚的正确烹饪方法,我也认真查阅了一下相关书籍。

如果非要自行尝鲜,首先是要吃活鱼,死去的河豚鱼,不但很难处理干净体内毒性,又因河豚鱼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眼、血液、卵巢、肝脏等器官,鱼肉虽无毒,但若已死去,不但肉质被毒素污染,鲜味也会改变。尽可能选择人工养殖的河豚,毒素会少且弱很多。

在处理整河豚时一定要小心仔细。最重要的是要接一大盆清水,并对着水龙头以流动水状态不停放水,把整条河豚放于盘中,用剪刀先完整地剪去鱼眼等毒性最强的地方,再剪两边鱼翅。

然后,用剪刀破开鱼肚,仔细刮干净河豚鱼的内脏,近鱼尾处应该有条大横骨需要剪掉,再翻起整张鱼皮,除去鱼皮脂肪,让河豚体内的血水自然排净,现出雪白的鱼身。

把基本处理完成的河豚鱼,再泡入清水中浸泡至少20分钟以上。中间需要不间断地放自来水,以流动水冲洗。这样即完成第一步操作。

接下来就可以就可以烹饪了。在此,重点介绍一下白汁河豚的做法。

用姜葱起锅,放金星牌玫瑰露酒少许,再放先用瘦肉,老鸡等煲好的上汤一起煲滚,倒入沙锅中改文火,放入处理好的河豚鱼,慢火煲半小时左右。然后,收汁到汤汁有少许胶性,调味即成。肉质爽滑,汤汁浓白鲜美,可以跟上等浓汤翅媲美。

河豚鱼的肝也可以食用,但需要不断漂水3个小时以上,漂干净河豚毒素才可以食用,会点泥腥味。

在宋代张訸作的《鯸鮧鱼赋》中,鯸鮧鱼,就是普通百姓口中的河豚鱼。他在书中巧妙地把河豚鱼比作奸诈卑鄙、奴颜献媚、专以美味诱杀善信忠良的一众小人。古人喜欢以“以物讽人”,在今天,我们却完全可以用一种轻松随意的平常心,来尝尝这味让你做鬼也风流的“致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