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
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
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
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现代北京人婚礼流程:
1、北京结婚习俗上强调要在12:00之前完成行礼仪式,形式上多以西式为主。
2、北京人早上接亲,中午结婚,酒宴往往喜欢摆在饭店。
3、市区内不许放鞭炮,多以踩气球形式代替。
4、一般北京人结婚不闹洞房,因为是中午,吃完即散。有些铁哥儿们和姐们儿会在晚上和新郎、新娘吃顿饭,闹上一小段。
5、北京人送红包数字一般是2、6、8百不等,但各人可量力而行。关键是来参加,就算给对方面子。
老北京结婚习俗:
一、合婚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
二、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三、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四、择日子
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五、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
(一)衣料首饰类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
(二)酒肉食品类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三)面食类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四)果食类有四干果、四鲜果。
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坛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分离“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参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块儿参加的。而女家则象”放小定“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工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后,照例由幼童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枚,这都归开礼盒的幼童所得。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六、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从”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送嫁妆“之举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
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
七、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并用一面镜子、一本《宪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驱邪。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在迎亲仪队中,有一人盛装骑马负责开路并指导整个行列,名曰顶马)在最前边,其次为回避牌、吹鼓手(即今之乐队)、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新郎的绿帏座轿居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象是”大老爷“出巡一样,此时此地之新郎,正如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场面大的仪仗,一排列就占满一条街。其中有两个防煞的人责任最重,他们各拿一块红毡,随行于花轿两旁。途中遇有井泉庙宇时,必须张毡遮盖新娘的花轿,以防邪魔作祟。另有娶亲太太二人,娶亲官客二人或四人。也分乘轿子一块儿随仪仗前往。照例新娘的花轿不能空着,所以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边压轿,而且手里还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因为豆腐与蝙蝠,第二字都与福字同音,象征双福临门。又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备用。因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制钱、或角票等,交娶亲官客见机备用;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娶客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娶客就把红封包儿,递过去之后,里边才开大门,并令吹鼓手吹打奏乐。然后娶客又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
女家的执事们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轿也跟着抬入。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子孙碗箸“不可磕碰损坏,否则主男女福寿不长,所以双方都认为事关重大,特别小心;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幼童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一直送到男家为止。
八、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现在看来都是迷信。但在当时因受社会背景所使然,认为一切是应该的。
九、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交杯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筵席一开始,新郎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馒头,据说是意味新夫妇,今后必有“满口福”的意思。
十、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文雅之士,动口不动手,有些莽汉粗夫,则尝因酒后乱性,以致闹成过失杀人的惨剧!如应劭《风俗通》所载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成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由此可见,闹房之俗,自两汉以降,一直是盛行不衰的。
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长幼)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就是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如大家族支系旁系关系众多,参加闹房的人,也一定很多。人一多,就会七嘴八舌,甲让新娘这样,乙又让新娘那样。当然都是男女间一些难为情的举动。最时髦的举动,是让新郎与新娘”亲嘴儿“!”亲嘴儿“就是”接吻“,民国初建,虽已西风东渐,但以中国人保守的程度而论,男女青年当众”亲嘴儿“,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当有人喊”亲嘴儿“时,羞得新娘面红耳赤,不敢抬头,于是大家更起哄:”亲嘴儿!亲嘴儿……!“如此情形,新娘当然不堪其苦,但也无可奈何,因参加闹房的人,都是新郎的亲戚和族中兄弟姐妹,并且也是为贺喜而闹,所以多苦都要忍耐,否则越闹越凶,不但可能闹到通宵达旦,而且徒伤感情。
闹洞房之俗,虽说很普遍,但北平究竟是一个古老的文化都市,有些人家,家长的思想过分保守,以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婚礼始终应在严肃气氛中举行,这种家庭当然只有”免俗“了。
十一、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拜见长辈必须磕头,对平辈则以作揖及双手拜拜为礼。拜过家族就拜前来贺喜的亲友。并且无论拜见何人,都要夫妻同拜,俗语双礼”。无论家族或亲友,要是长辈对新娘都有赏赐,普通都是送一红包,内封银元或钞票,数量多少都没一定。也有送首饰、衣料等贵重物品的,俗语叫“贺红”,亦称“见面礼”。
十二、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据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说:“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齐集于男方。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二人作陪。如是,女方来十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二十人作陪也。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个善子)和钱袋。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仙,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由此可以看出“会亲”之宴,相当隆重,并且要“一人一席”,还要“二人作陪”一节,对“亲家”的宾客又是何等尊敬?不过从“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这些话中,又可体会到当时的新娘在婆家的处境了。
十三、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回门“,或”三朝回门“。不过也有在四日归宁的,也许是因大户之家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做单九、双九、十二天。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