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孔庙


恭城孔庙,也称为文庙,是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祭祀中国古代杰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祠庙。

恭城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八年,也就是1410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论年龄,它比北京故宫小4岁,比天安门大7岁。

作为全国四大孔庙之一,恭城文庙香火极盛,每年都有东南亚、港澳台及南方各省市的游客慕名而来。因此,恭城文庙又有“华南小曲阜”的美称。

文庙原址在县城西北的凤凰山麓,1560年辗转搬迁到现在的地方。清道光年间,有人认为原庙室规模小,出不了状元,于是由官府派遣县内两位举人到山东曲阜观摩孔庙,以此为模式设计绘图,并从广东、湖南等地请来工匠精心修造,历时两年余始告竣工,建成广西境内最大的孔庙。恭城文庙遵循了山东曲阜孔庙的建筑模式,只不过受到等级和资金的限制,在规模上删繁就简,取其精华,因地制宜,同时也引入了独特的地方建筑元素,建造出一个整体造型紧凑、细节设计精巧的庙宇群落。

这座宫殿式的庙宇,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大成殿及其他主要建筑面积约370平方米,为明宫殿式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依西山之势筑六级平台,递进而建。层层叠起,气势宏伟,蔚为壮观。

建筑整体由状元门、棂星门、畔池、状元桥、碑亭、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露台、大成殿、后贤祠等建筑而成。门、院、殿、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步入恭城文庙的状元门,一座六柱五开的牌坊式建筑矗立在眼前,这就是棂星门。“棂星”为天镇星,相传是天上文星,将孔庙大门称棂星门,一层意思是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二是取“得士”之意。因此入孔庙祭祀或者朝拜,必须先敬棂星,这才符合儒家“天人合一”的境界。

然而恭城文庙原先大门是封闭的,只开两边耳门出入。东边的门叫礼门,西边的门叫义路。这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禁碑立于门外,显示了孔庙的庄严。为什么没有开大门呢?据说是等有人中了状元,才在照壁中间开大门,称状元门。想从大门步入棂星门,非状元莫属。今天大门敞开,是为了观光客的需要。

这道半月形的小池塘叫做泮池,又叫月池。《诗经·泮水》有这样的诗句:“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说的是读书人考取了秀才,就要到孔庙祭拜,祭拜前必须先到泮池中取一叶水芹插在帽檐上,颇有一些风雅和得意之情。泮池上的桥称为状元桥,意为状元才能通过,桥面的这块刻有云纹浮雕的青石,便是“青云直上”的暗喻。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建筑组群中最高的殿宇。殿前这块雕刻龙纹图案的玉陛,显示着这座建筑享有皇家待遇。殿内祀奉着赤金书写的孔子牌位,塑有一尊高3.7米的孔子像。屏风式的大成门,挂有清雍正、乾隆皇帝御笔题词匾额8块。大成门共11扇格扇全是对称的几何图案和镂空雕饰。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是中国工艺美术精华。

大成殿之后是崇圣祠,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崇圣祠比大成殿低,在建筑构造上很讲究,大小高低有分别。恭城文庙周围的这些赭色高墙,称为“宫墙”。宫墙典出《论语》,意在赞美孔子学问之高深有如万仞之墙。按照封建王朝宫室的规制,孔庙的宫墙享有漆成红色的最高规格。

整座建筑红墙黄瓦溢金泛彩,殿阁高耸,飞檐挽天,隐在绿树浓荫之间。恭城文庙规模宏大,是岭南古建筑难得的精品。

恭城文庙1956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恭城文庙为代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趣的是,在恭城文庙一侧,还有一座广西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又称武庙。恭城文庙和武庙相距不过50米,左为武庙,右为文庙。文、武两庙并存一地,打破了文、武两庙不能并存的陈规,这在全国内也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