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和全国各县一样,除了有一座大的佛寺之外,也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孔子庙,人们口头习惯上把它称之为“文庙”,这是相对老爷庙中武圣人关羽而言的。到晚清、民国年间则又称之为“黉校儿”。方言中除把“校”字儿化之外四声读音念成了二声调。那时候人们把“学生”和“下学”一概说成“校生”和“下校”。这里的“校”也统统都是二声调。把孔庙叫成黉校是因孔庙里的锦屏书院曾做过私塾房的缘故。
孔子庙位于云路街(牛市巷)北,北城墙南侧,是全城的制高点。站在城外四野皆可望到庙堂屋脊。庙院是三进式。一进的棂星门外有玉带桥,玉带桥两侧各有一碑楼,碑上刻着“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的大字。玉带桥前东口有“德配天地”坊通向城隍庙街,西口有“道冠古今”坊,通向儒学巷。往南的云路街口有“大成坊”,直通老城东西走向的主街。大成坊路南对面有一琉璃制的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的影壁。
一进院正中有泮池。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pan)”,古代称学校为“泮宫”。二进的中院是大成殿,三进院最北端是老子殿,这是主建筑。附属的建筑还有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训导署、锦屏书院、乐楼等。大成殿前有崇圣祠,里边供奉着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的灵牌。还有文昌阁、魁星楼。文昌阁供奉文昌君,魁星楼供奉魁星爷。这儿还有一处人们称为“窖纸楼”的特殊建筑。那时候凡是写了字的纸是不能乱扔的,更不能当手纸用。老年人都记得,日本人来怀仁之前,东关有一老者,每天都在全城义务捡拾写了字的废纸,然后放在“窖纸楼”里烧掉。日不辍影,天天如此。
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殿里供奉着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三位圣者的牌位。工艺精美的木雕牌位有半人多高、尺数余宽。下边雕成须弥座式样,两边呈八字形,上檐微微向里下扣,整个外边沿雕成如意云纹样,用冷色彩绘,正中的平面用白色写出三位圣人的封号全称。
在大成殿每年都要举行两次隆重的祭典仪式,分别是孔子的诞辰日和忌日。如今只能记得起圣人的生日,农历八月二十七的这一次祭祀活动。祭典时,县府官员,有功名的文人站在中心处,个个长袍马褂,衣冠楚楚,学生们站在下方外围。初献祭品、酒具后,主持人宣诵祭文,全体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是焚香、敬酒。之后主持人高叫“鸣钟鼓”,鼓乐开始演奏,仪式进入尾声。
民国初年,国内军阀战争文庙受损,城里士人把圣人牌位置放在文庙东边的崇国寺内进行祭典活动。日本人占领怀仁后,李丙寅主持修葺了文庙,祭典活动复而如初。
农村中虽没有这种仪式,但每个私塾房都有用红纸写就的孔圣人的牌位,供在书房的上首处。新入学的儿童要在父亲的陪伴下,见过先生后,到孔子的牌位前行跪拜之礼。此后,每天上学、放学时都要到此行礼。每有学生不听话或没完成作业,先生便令其跪在牌位前省过、自纠,直到先生放话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