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民俗:上阳花社火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活动形式的通称,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社火分别代表土神和火神,民间社火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由此产生了祭奠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全省约有200多余种。其中,代县上阳花社火是集戏剧、舞蹈、民乐、武术、杂技、古代军事布阵等为一体的民俗节庆、祭祀文化活动,具有较高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代县上阳花社火是一种集戏剧、舞蹈、音乐、武术、杂技、队列于一体的节庆祭祀活动,主要流传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五台、原平、繁峙、定襄等地。

上阳花村位于代县城东南,据传周平王初年,军队曾进驻村社,扩修建堡,后村民模仿军队操练、对垒、排兵、布阵方式,逐步演变为岁时节令活动。

上阳花社火每年春节、元宵期间在场院进行,属武社火,以民间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展现一个故事(称一转社火)。人物要画社火脸谱,穿社火服装,持社火把杖(兵器)。表演时,一般是探马在前,后面跟着社火会旗、火铳队(炮队)、旗队、社火队,最后是锣鼓队。

表演过程分为整装、列队、祭旗、出征、行军、传丁、练兵、探马、布阵、对垒、决战、破阵等,每一细节都有一系列行为规范,其阵法演变与古代军事斗争思想基本相符。八卦阵、六甲阵等皆以奇门要术为准则。鼓乐则完全传承了原始战鼓的独特风格,能打出石破天惊的效果。表演剧目有《五雷阵》、《打登洲》、《白蛇传》、《三岔口》、《金沙滩》、《天门阵》、《西游记》等。乐器配以原始铜锣、战鼓、铙钹为主,雄壮激昂,气势磅礴,烘托了战争场面,渲染了表演气氛。阵法有太极圈基本步法、八卦传丁、珍珠倒卷帘阳遁、八卦阵法、六甲阵、演马探阵图等。

上阳花社火历史悠久,形式古朴、原始,它将舞蹈、杂技、武术与戏剧表演融为一体,既有剧情,亦有民间舞蹈、杂技绝活、战阵对打、武术套路,具有较高的民间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