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漕涧阿昌族祭龙神习俗


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能兴云布雨,降福人间。居住在云龙县漕涧坝的阿昌族,自古以来敬龙如神,视龙似仙。

漕涧坝的东南边,有一座层层起伏,绿树成荫的高山,深山中有一潭方圆约十丈宽大的大水潭。水潭周围有光滑如洗的天生大石板围护着,水潭清澈如镜,一年四季不涨不跌。这就是大自然造化的漕涧苗丹山龙潭,当地人又叫“求雨”潭。

相传,从前居住在漕涧坝的阿昌族首领与漕涧志奔山龙王交情甚厚,往来密切。遇到大旱年间,漕涧坝万亩水稻无法栽插时,首领就要祭龙神,请求龙王降雨,以求五谷丰登。所以,到了农历5月13日,老天还不下大雨,阿昌人就要上苗丹山龙潭祭龙神“求雨”了。

祭龙神这天,村民们选好一个熟悉祭龙神咒语和祭龙神时会施展法术的中年男人当主事。带领二三十个男人,背着牲礼,供品、香烛、纸火、炊具等,顶着烈日,爬上苗丹山龙潭祭龙神。牲礼煮熟以后,就在龙潭边那几块光滑如洗的大石板上祭龙神。主事人焚香化纸,念咒画符,施展法术,请见龙神。众人虔诚跪拜磕头,默求龙王降雨。祭龙神仪式结束,然后是一顿美餐。太阳偏西了,祭龙神的人穿着短裤,满脸和全身糊成稀泥巴,然后下山往田坝里跑。田坝里做农活的人看见祭龙神“求雨”人回来了,就大声喊叫:“龙王显圣,老天要下大雨了。”祭龙神“求雨”人又往别处跑去,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昌族祭龙神“求雨”,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也就长期留传下来了。

解放前夕,有一年遇到严重干旱。漕涧坝万亩雷响田无法按时栽插。仁山村的阿昌族村民又只好组织祭龙神队伍,爬上苗丹山龙潭祭龙神“求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发动组织当地群众,开挖了9公里长的响水河大沟和6公里长的东山脚大沟,近几年又新修了仁德西大沟和永渡肥泉等几十条大小沟渠,所有的沟渠都用水泥浇灌,实现三面光沟渠。当地水源得到充分利用,昔日的雷响田如今能按节令栽插了,加上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愿望已成为现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阿昌族先辈祭龙神“求雨”的故事,已在后代人中逐渐遗忘了。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展现阿昌族农耕时代,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云龙县人民政府目前已把《阿昌族祭龙神》列为县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