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其他民族中也是不多见的。黎族舞蹈主要起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观念表现。不论是舞台上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还是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较有名的是竹竿舞、舂米舞和钱铃双刀舞等。
黎族的舞蹈按其来源分主要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反映祭祀祖先和企求平安的舞蹈,如《跳娘舞》、《跳鬼舞》、《老古舞》、《平安舞》等。这类舞蹈的产生主要是在远古时代,“伏居深山,质直犷悍”的黎族先民们幻想通过舞蹈起巫术和祈求的作用,达到某种目的的实现。这类舞蹈节奏相对黎族其它舞蹈来说较慢,其形式主要有年舞、罗鼓舞、祝福舞、打碗舞、捉鬼舞等。黎族舞蹈取材于黎山的劳动和生活,自然、质朴、热烈而富有感染力。这些民间舞蹈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文体活动结合在一起。多数舞蹈是在打击乐的伴奏下,歌之舞之跳之,极具娱乐性。
由于黎族人民世代生活在山高林茂的山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以木为弓,以竹为弦”打猎为生,这就要求黎民能跑善跳,腾挪自如。在训练、强化这种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了第二类生活舞蹈,有《清音舞》、《钱串舞》、《打柴舞》等,其中《打柴舞》因动作健美,气氛热烈,经过历代的流传,已经成为黎族舞蹈中最有特色的一支!
黎族打柴舞(竹竿舞)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平行摆开两面条的方木作垫架,上横若干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对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末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持竿者姿式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中,跳舞者在竹竿分和的瞬间空隙中敏捷地进退跳跃,潇洒自然地作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的呼唱出“嘿!呵嘿!”的呼喊。此舞豪迈洒脱,执烈欢迎。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打柴舞在民间叫跳柴,黎语称“转涉”、“卡咯”。
跳时,在平地平行摆开两根竹竿,其上横架若干根竹竿,打柴者(通常为女性)相对跪地,双手持竿末端,按一定的节拍将手中竹竿和地上竹竿相互叩击,发出清脆的乐声,一群“跳柴”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中,敏捷地前进后退,轻松自如地表演各种动作,趣味盎然。其间有些善跳的小伙子,还会因其机灵敏捷、和应自如而博得打柴姑娘的青睐。
黎族钱铃双刀舞
据说来自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谦虚、一个骄傲无比的两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选中了谦虚的小伙子。婚礼时,骄傲的小伙子手持双刀,紧逼新郎,想乘比武之机从伤害他。谦虚而聪明的新郎机智地拾起钱铃棍抵挡,使自己摆脱了困境。钱铃棍约两尺长,意喻扁担,两端各系一串铜钱,意喻山兰稻丰收。舞者头缠红巾,身穿传统服装,一人手持五寸双刀,勇猛地向持钱铃棍者佯刺,持钱铃棍者上下、左右、前后地灵巧招架和周旋。此舞刀棍翻飞,场面扣人心弦。
此外,年舞、三月三、草笠舞、清音舞、锣鼓舞等,都是黎族很有特色的舞。黎族歌舞加上别具一格的鼻箫、树叶演奏和竹木打击乐,为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浓浓的韵味。
黎族舞蹈第三类主要是来自劳动方式的演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黎族姑娘的《舂米舞》。与粗犷剽悍的男子形式成鲜明对比,舂米舞反应了黎家女性的勤劳、温顺和柔韧。通常以两人舂米为多。舞时两人相对站立,一人是右腿弓步站立的舂米动作;另一人则是以双足平立、腿膝时曲时直地做舂米动作。当其中的一人往木臼里舂米时,另一人便举起舂杆撞击臼边;有的则用舂杆往木臼内舂一两下,提舂杆时,在臼边撞击一下或数下;有的却在臼外撞击。总之,要同时响起两种声音不同却不节奏同一的音律,使舂米声和撞击木臼声,形成和谐和有趣的“咕——叱!咕叱!咕叱!咕叱咕咕叱叱叱!咕咕叱叱!咕咕叱!”声。若在高山的大榕树下,这舂米的响声可随山风传上三五里之遥。
黎族舂米舞
是黎族妇女从舂米劳动中演变出来的娱乐性舞蹈。黎族人办喜事的时候,妇女们聚在一起,在大木臼中放入稻谷,四人或六人各持木杵。轮番把稻谷舂成米。她们在挥动木杵时加入一些优美的动作,在木杵与臼撞击出的有节奏的声音中,自娱性强而优美的舂米动作演变成了具有较高艺术观赏性的舞蹈。
现代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的舞步刚刚离去,“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的旋律在海南人的心中回响。这首以黎族民歌《五指山五条河》为基本素材,通过变位变奏等作曲技巧,谱成的《我编斗笠送红军》成为红色经典的灵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