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程序考核:
1)全身各部位运动
内容包括:活动眉毛、动眼睛、鼻子、张嘴、动肩、胳膊、腰、腿。
训练目的:活动各部分肌肉,为下面的训练热身。
2)大声喊数
内容包括:大声,短数1、2、3、4,“妈”、“大”、或者“啪”。
训练目的:调整情绪状态,打开声音,寻求全身肌肉及精神控制的状态,也就是歌唱状态。
3)呼吸训练
内容包括:张嘴的同时收放腹部,拳头放在腹部,有冲击感。收后能够保持住。嘴不受腹部动作的影响。
训练目的:
a、 学会呼吸的基本动作,减轻喉部的力量,解放声音。
b、 学会换气,解决歌唱中乐句的换气问题。
c、 练习通过腹部动作对声音的控制,渐强渐弱等。
d、 通过腹部的力量是全身的肌肉都能够协助歌唱。
4)动作训练
a、 大声训练中的部分动作:推腰、弯腰、拉手、张嘴、抡胳膊等。
b、 声音控制中的动作训练:高抬腿清落步,快速运动后的突停、面部的惊讶。
c、 全身协调的训练:抡胳膊,双手的摆动,上身的拉伸。
d、 歌唱状态训练:头部各部位器官的动作,全身的挺拔动作要求,芭蕾手位及面部表情,歌唱中手的动作。
注:女生多以兰花指相扣,寻求更女人的动作表情。男生多以伸展双臂,向下挥手来解决声音的厚度。对于通俗歌曲多以回收双臂,弯腰和停摆互动为主。兰花指的手法容易解决高音问题,双臂伸展容易解决中音的问题,可根据不同的声音状态使用不同的手法,可以不拘泥于性别差异。
训练目的:通过动作使声音更容易的达到要求。有些声音训练由于涉及到具体的感觉,原盐上的形容比较苍白,往往通过动作的辅助可以准确地找到声音的状态。
5)发声练习
a、 大声喊几声调整气氛,随后直接从中声区的a开始,训练高声部分。
b、 到高音3-4左右,个人和集体相结合,每人都进行单独发声到最高音。
c、 稳定情绪后,进行一点朗诵练习,在开始从a向下练习中低声区。
技术要求:
a、 个人集体相结合。
b、 歌唱中要伴随歌唱动作和表演。
c、 多使用歌曲的片断乐句作为发声练习。
d、 中声区加入朗诵内容。
e、 教师要有示范演唱,要有表情表演和动作辅助。
f、 发声结束后,对于有问题的学员再单独进行一次练习(时间要控制)。
6)集体歌曲演唱练习:
a、 根据已经进行的基础训练内容,将技术内容融合到歌曲中。如:朗诵、大声、呼吸等,而且要与当节课的教学内容相一致。
b、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重复性的、段落练习,如:高音、中音、音准、表情等。
c、 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技术要求:
a) 个人集体相结合。歌曲部分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
b) 贯彻教学目的,使学习的技术得到体现。
c) 强调歌唱的姿态和表演。
d) 教师要有范唱和领唱。
e) 充分调动学员互相调整的作用。学员教学员效果更好。
个人歌曲演唱训练:
a、根据事先选择好的曲目进行,根据上课时间和学生的问题,可选择歌曲的某一部分进行指导。
B、学员先演唱一段,教师指导后,学员再进行修正,再指导,在修正。最后要明确学员的问题和解决的结果。
训练要求:
a、 根据学员的声音和性格对学生的唱法作出明确的判断,并根据唱法选择合适的歌曲。
b、 个人集体相结合,学员的声音变化要鼓励其他学员去评论和总结。
c、 为了节省上课时间,相同唱法的学生最好选择相同歌曲,便于处理。
d、 教师要有标准的范唱和领唱。
e、 最后指出学生的不足、如何改进,同时还要指出学员进步的程度。
课堂总结:
总结本届课的上课内容,并说明下次课的教学要求。在学员收拾物品,离开教室的时候,选择一名学员上台前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