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摘要] 针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本文试图以中学体育课教师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面临社会的高新要求与高等体育院校课程开设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展开讨论和探讨。从对中学学校体育的现状,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开设的滞后性等角度的论述,了解矛盾存在的客观条件,调查他们对素质提高的愿望,并为存在的矛盾提出一个显浅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一专多能 课程开设

0、前言
在社会各界推行“精简”政策的大趋势下,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体育教师(指以体育教育为主要职业的教师)的“一专多能”已为社会所确认。所谓“一专多能”是指在工作中有已之特长,且能胜任专职工作以外的各类工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学习与工作中广泛的猎取各科各类知识及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修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是培养和向社会提供中等体育师资力量的场所。其开设的课程就需符合社会对“一专多能”的要求。事实上;高等体育师范院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如:人体解剖学、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生理学等理论课及田径、体操、球类等各类技术课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亦在不断变化;这就产生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课程开设的滞后与中学体育教学要求的相对超前发展之间的矛盾。
1、对象与方法
以武汉、广州两城市中学体育教师为主要对象。主要采用一次性非正式访问调查。
2、结果与分析
针对存在的矛盾,我们走访调查了武汉、广州两个城市十五所学校共36名25-50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这36名体育教师中普遍认为当前体育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也存在着上述的矛盾。
2.1、矛盾一:在提到“你以往所学课程在当前教学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时,95%的青年教师认为应增加和进一步深化青少年心理学、口才学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几乎所有的教师皆认为在教学工作中,每一节课都须运用到这几方面的知识。如在怎样处理学生的关系,怎样协调场地问题,怎样说服家长让孩子参加课余训练及如何组织才会令每年一届的运动会具有新颖性。虽然,这些知识是可以在教学工作、实践中逐渐增长,逐渐提高;但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是很难有质的改变;也就是难以冲破旧的教学思维惯性。
而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开设这三门课程;为什么?是否认为这些内容是学生的自学范围,抑或是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师不够了解?相反,一旦开设,又该怎样开设?它们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有什么本质的提高?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就须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心理变化。以便在工作中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例如,在一节田径、体操一类较为枯燥的学生不感兴趣的课时,存在着怎样激发学生的热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须运用到青少年有崇拜、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转移学生的思想方向。诸如在上课时可以做一些很漂亮的示范动作或作些有一定难度、高度、远度的示范动作激起学生的崇拜心理,使学生自愿自觉地在模仿中学习。亦可抓住青少年好强、乐于表现的特征结合游戏和球类运动,转移学生兴趣和心态而得以完成教学任务。
语言是人类交往、交流的主要载体;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口才学的作用显得很为重要。在教学中怎样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尽可能清晰、简短地向学生讲解、示范;更可运用巧妙的语言能力转移学生对较为枯燥的课程的心态。这是一位中学体育教师成功上好每节课的基本所在。也是教师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中不可少或缺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面对五、六十甚至七、八十名学生,怎样上好课呢?组织方面知识的运用就起关键作用了;98%的教师是这样认为的:它关乎到中学体育教法怎样协调好场地;应用怎样的组织方法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节课;什么样的组织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完成课堂任务。因为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与场地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不同的效果。如上一节武术课,组 织何种队列、队形既利于教师的讲解、示范;又便于学生听讲;且又不至于重复模式;又是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分小组、安排骨干或自由领悟?这些都涉及到组织管理方面知识的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这几门课程都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师需求的科目;它们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质的改变。那么应该怎么样开设呢?各位教师回答虽不一样,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96%的教师认为在开设与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实践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实践--巩固的方式教学。
2.2 、 矛盾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个较为特出的问题。93%的教师认为在高校中开设了,如:体操、武术一类具有一定难度、深度内容的课程在中学教学工作中或因场地器材,或因教学大纲不要求,或因顾虑到学生安全问题都只是运用到一些很基本动作等极少的一部分。另,开设的一些,如:历史、美学……公共课程在教学中根本就运用不到。为什么会出现开设的课程与中学教学要求相差这么远,是哪方面出了问题,该不该开设这几门课程或只作简单的开设与教学?
这里面的问题我想应该是因中学教师信息反馈与高校课程开设之间脱离了联系所致。
很显然,公共课程的开设是完全需要的。虽说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没有或很少运用到;但身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这些内容都是提高个人自身素质修养的重要一环,为人师表的基本因素;问题在于,在开设过程中是否作为自学范围开设及简单教学,以保证提高中师力量的素质。而如体操、武术类课程在教学中较少的科目,因其在教学中,高难动作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因素;如漂亮的示范可令学生由崇拜--模仿--完成教学任务,亦是作为体育教师所需要的基础素质。开设已是毫无疑问的。但能否在教学过程中;不作太高的要求,即降低教学要求,把高、难动作教学任务列入介绍性和自愿自觉学习的教学方式。面将多余的时间留给其它需要开设且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有质变的科目。或增设大众化体育项目课程,如:青少年心理学、口才学及组织管理方面知识的课程与桥牌、棋类等课程。
3、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述存在的矛盾不是固有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形成的;更不是一时三刻可以解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开设与中学体育教学之间的矛盾一也在不断演变。就如哲学家的话一样:“我们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今天的问题到了明天就变样了。如此,我们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个矛盾呢?在解决过程中面临到信息反馈的滞后性与社会超前发展的问题;不同区域与不同年龄组的信息反馈差异问题又作如何解决?这些都是问题关键所在。
吾以为可以建立这样一条信息反馈链。即以5-10年为周期,在国家教委组织下,包括各级各类高等体育专业师范院校,各区域省、市教委,各级教材编写组及各级各类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在内建立一条信息链。先由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确定每届同一年龄组毕业的学生中20名分配到不同区域的中等体育教师为初级信息反馈对象,并分由各区域省、市教委管辖。初级信息直接反馈到各区域省、市教(体)委后上送国家教(体)委。统合信息后交由教材编写组编写教材后送到国家教委,再由国家教委委托各级各类高等体育院校开设课程。或各级不同区域省、市教(体)委收到反馈信息后;根据实际情况,总合结论交由省市级教材编写组编写教材后回到各级类高等体育师范院校中开设。这可基本上解决不同年龄组,不同区域所存在的问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初级信息反馈的真实性须要作出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以提高初级对象反馈信息的积极性。
为提高国民教育共同的矛盾,我们携手共同解决。
4、参考文献
[1] 俞诚士,等、上海市普通中学1986-2000年体育师资需求. 上海2000年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 陈泽民. 中学体育目标体系的实施. 学校体育.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6)
[3] 王道俊,等、教育学(高等师范学校公共课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
[4] 王健. 学校体育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 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