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学的目标与方法之探讨
福建省宁德一中 陈馨
摘 要: 运动教学以为学生今天与将来锻炼身体提供素材为主要目标。据此,改革示范、讲解和练习的方法,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创造力与锻炼能力。
关键词: 体育课、运动教学、目标、方法
1、引言
体育课有体育理论课和在操场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特征的运动课。在运动课中,传授运动文化的这一部分,叫运动教学。过去我在运动教学中,总是先示范与讲解动作,而讲解往往以竞技运动的规则要求为依据,学生观察与听讲,然后分组按教师的要求去练习,即全班学生运动行为统一化。学生不是全能运动员,全部教材都按竞技技术的要求去做,自然难于做到。学生学非所用也不愿学,教师为教而教也难教。1992年本人参加陈智寿教授的《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探索》( 含体育课改革)实验,改革运动教学是分课题之一, 因此本文拟对运动教学的目标与方法进行探讨。
2、运动教学的目标
“运动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今天与将来提供身体锻炼的素材。”[1]因为“体育课程的上位定义词是体育,不是竞技或娱乐。那么体育课程传授运动文化的目标是什么?我以为它应为体育服务,即为学生今天与将来锻炼身体提供素材。”[2]也就是说,体育课的运动教学,要从身体锻炼的需要与要求出发,不能从竞技与娱乐运动之需要与要求进行教学。因此,教学的具体目标是掌握运动教材的基本结构(如跳远,掌握助跑、 起跳、腾空、落地)和锻炼价值的方法,不在过细的技术上花时间。学生能把教材用于锻炼身体,就达到了目标。但是,体质含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过程还应提高心理素质,还要渗透品德教育。
由于运动文化还被用于竞技与娱乐,因此能用于竞技的教材,如跳高、篮球等,我们也要介绍比赛的规则,并让学生进行比赛的尝试。目的是让对该教材有兴趣与潜力的学生,在课外把教材转化为竞技与娱乐之用,这是教学附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3.1 示范与讲解
示范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器官了解教材的外在结构,讲解是通过听觉器官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示范与讲解是学生对教材认识的开始。依据目标,教材的主要技术要领应让学生了解,教材对锻炼身体与生活价值及应用方法更应使学生知道。这样,学生了解为何而学,学能致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跳上横跳箱成蹲撑接挺身跳下(以下简称跳上跳下):了解安全跳上跳下的技术,是掌握教材之必须,也是避免运动损伤发生之需要;教跳上跳下,是为培养生活中超越障碍能力,提高敏捷、应激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提供一个素材,这是教跳上跳下的目标。如何达到对跳上跳下动作的认识之目标,这要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运动能力等水准而定。
示范:初教跳上跳下,应示范。掌握跳上跳下后,如果要改变练习的姿势与方法,可用提问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创造。如:除了跳上成蹲撑外,还可以用哪些姿势与方法跳上?跳下时除了挺身姿势外,还有哪些姿势与方法?
讲解:初教跳上跳下时,主要的技术要领应讲解,但对于锻炼与生活的价值,可让学生发表意见。对于学生一看就基本能做而又较安全的教材,如前滚翻,要领还可以让学生去讨论或在练习中去体验、总结。对于学生发表的见解,教师应加以总结。
在讲授《发展部分体质指标的锻炼法》[3]后, 提问题可再深入一个层次。如跳上跳下,为更好提高敏捷与神经系统机能,应如何跳上?跳下?这是从增强体质的目标出发,让学生去应用教材,改造教材。
3.2 练习
在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的教学中,是按统一的方法与要求去练习的。在要求学生改变练习的姿势与方法,教材应用于锻炼与生活时,可按学生思考、创造的结果去练习。如跳上跳下,可以跳上成分腿立撑,或做后屈腿,跳下时加转体、落地时可接前滚翻等;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直接跳越横箱;能力差的,可以爬上后跳下。但应教育学生量力而行,确保安全。这样,各按自己的能力参加练习,人人参与。
4、结果
4.1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明确为何而学,学了如何运用,又可以按自己思考、创造的结果来练习,使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的目标与我要学的态度,从而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4.2 提高了认识能力与创造力
学生在练习中能积极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互相观察,从而提高了思维、分析、综合判断等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
4.3 提高了锻炼能力
增大胸臂围应选择什么教材来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又应怎样锻炼?学生会给予正确的回答,并运用于身体锻炼中。他们具有了根据目标进行选材与锻炼的能力。
4.4 提高了运动技能成绩
初三年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合格率为100%, 其中优秀率为26%,良好率为41.2%。参加初
5、小结
过去认为大纲规定的教材必教,但为何而教不明确,因此把目标放在提高运动技术与成绩上,这偏离了体育课程的目标,所以学生学了技术但不会锻炼。改革后,运动教学要为学生身体锻炼服务,即为学生今天与将来锻炼身体提供素材,从这一目标出发,在教师的主导下,把教材引向锻炼身体与生活之用,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练习目标,发挥主体作用,自觉积极地去练习,所以学生能把教材用于锻炼。
过去把运动教学当作身体锻炼,现在看来是不对的。运动教学的目标是为锻炼身体提供素材,根据认识规律与动力定型形成的规律,由易到难安排教材,并按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进行教学。身体锻炼的目标是增强体质,遵循新陈代谢与生物学“用进废退”的规律,并按体质发展规律与差异确定目标,依据目标选择素材,按锻炼的原则与方法进行锻炼,所以,本人在改革实验中,把两者分开处理,两者都较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智寿主编《体育课程整体改革实验大纲》、《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研究成果论文专辑》,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2] 陈智寿《体育课程传授运动文化的目标是什么》
体育学刊 1995 创刊号
[3] 陈智寿《身体锻炼与体质》、《大众健身指南》、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