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薄弱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
海门实验学校 孙中庆
摘要:“薄弱生”是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转变“薄弱生”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文章分析了“薄弱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薄弱生”在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薄弱生可以向先进生转化,为了解决体育薄弱生的转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关心薄弱生,做好区别对待,着重探讨了转化体育薄弱生所采取的措施,旨在通过研讨这一问题,引起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体育教学 薄弱生 性格特征 行为特征 补偿矫治
1 前 言
体育教学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人为地设置各种障碍、困难和负荷,并通过克服它们来增强体质的特殊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各阶段,都会出现学生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却达不到教学要求,而“落伍”或者暂时“落伍”的。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及时改变学生的这种“落伍”状况,可能会使落伍的学生“无立足之处”,进而厌烦、逃避体育课,影响教学效果。“薄弱生”是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要尽快、尽可能地改变,必须先搞清楚“薄弱生”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2薄弱生的形成原因
2.1 学生的原因
2.1.1身体特点
特点之一是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我们发现,体育薄弱生中普遍存在着身体高但体重轻的“豆芽型”;身高一般,体重大的“肥胖型”;身高、体重与同龄人相比,较低的“矮小型”身材。由于以上原因,这些学生在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时非常困难,因而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导致了体育成绩越来越差。
特点之二是身体素质较差。在教学中发现,一部份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的原因和懒惰的个性,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在速度、力量、耐力、跳跃等身体素质能力上都比同龄人较差些,在教学练习或考试中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因而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步降低,从而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特点之三是接受能力较差。在中小学校中,有些学生因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掌握动作的能力较差,学习中不能顺利地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所以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进度,导致了体育成绩逐步下滑的现象。
特点之四是心理素质较差。由于一些学生身体形态欠缺或接受能力较慢的原因,在学习新的运动技术时,掌握动作较慢或比较困难,就会使这些学生心理上产生沉重的负担,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怕失败,因而失去了信心,对体育课产生了逆反心理.
2.1.2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薄弱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 心理特点。
2.1.2.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1.2.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2.1.2.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2.1.2.4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薄弱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2.1.2.5缺乏自信心:从教学实践中感到,体育薄弱生有的自尊心较强,做动作怕做不好被他人耻笑;再加有个别教师,学生做不好动作会骂学生笨,不能正确引导;有的在部分练习中怕苦怕累怕脏,遇到难度较大的动作就不愿意做;有的自卑心理较强,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把上体育课看作一种任务;有少数学生体育基础及身体素质较差,反映慢,学习动作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体育教学是有限的;还有个别教师的动作示范失误,给学生造成不敢做动作的影响,使学生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倦、恐惧心理。因而体育成绩不见上进。
2.2教师的原因
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教学的效果,质量太差而造成的。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体育薄弱生的表现也各有所别。有的是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是虽然积极努力,但收效不大而焦急不安;有的感到无能为力,只好应付差事,得过且过。尽管他们的表现不同,经过观察、了解,这些薄弱生想改变自己落后的状况都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但只要教师加强工作,处处以学生为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从各方面创造有利的条件,体育薄弱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向先进生转变的。
3“薄弱生”的表现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情动作与当时的环境适应程度是相联系的。“薄弱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反映在其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
3.1性格特征
在性格特征上表现为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练习中畏缩不前,患得患失,缺乏勇敢和自信;焦躁不安,心绪烦乱,过度紧张,缺乏沉着和镇静;寡言少语,独来独往缺乏群体意识和配合;怕苦、怕累,临阵逃脱,缺乏顽强的毅力等。
3.2行为特征
在具体的行为特征上表现在脸部表情,包括眼、眉、嘴、脸色的各种变化上。如愁眉苦脸时的忧虑;躲躲闪闪时的心虚;屏息敛气时的紧张和下唇紧咬时的苦痛等。表现在言语上,如说话时速度的快慢、音域的起伏等。表现在身体姿态上,有恐惧时手足无措、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顿足捶胸等。
4“体育薄弱生”的转化教育
4.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
充分考虑每个“体育薄弱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薄弱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
4.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体育薄弱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薄弱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薄弱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4.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
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薄弱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薄弱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某同学在学习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时“坐着跑”,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腿部力量太差还是技术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4.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
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薄弱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薄弱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薄弱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薄弱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4.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
教师针对“体育薄弱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应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5 结 论
“薄弱生”的表现形形色色,改变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一些共性的方法对“薄弱生”进行矫正和补偿,以提高他们现有的学习水平。教师还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深人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钻研业务。要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认真组织教学,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预防产生新的“薄弱生”。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了解并排除学习和运动的难点,认知情感障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错误动作,避免因困难的逐步积累而造成的持续性困难状态。另外要努力锻炼学生,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练习,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学生的承认。能在体育课中看到的是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专心入迷地思、若有所悟地笑、兴高采烈地说、积极投入地练,这样师生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莫大的享受。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变的.体育薄弱生的转变,应给予他们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学校各部门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处处以学生为主,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她们。而不能不管不问,疏远、冷落、嫌弃他们。使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先进生转变。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淳江出版社,1993.213 -217
[2] 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夏思永.体育教育实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易晟江,周晓梅 浅析普通高校体育后进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孟阳 体育教学中如何改变“后进生”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1993
[6].苏红艳. 张淮全 如何转化体育“后进生” 安徽体育科技 1998
[7] 刘宝山 促进体育后进生的转变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